×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中国高教研究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导航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重点文章
E-mail Alert
期刊动态
期刊订阅
科研参考
联系我们
留言板
English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39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3-01-20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
高考改革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教师教育研究
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全选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Select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面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笔谈之三)
周玉;石中英;张应强;阎凤桥
2023, 39(01): 1-7.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1.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走中国特色“三教”统筹协同发展之路
马树超;郭文富
2023, 39(01): 8-13.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1.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和协同创新,是新时代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具有前瞻性、全局性、整体性推进“三教”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目前“三教”正在探索一条中国式统筹协调发展之路,需要政府完善制度与政策设计,需要高等教育强化引领作用,需要社会提高价值认同,共同推进学历、能力和贡献等值同效,解决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瓶颈难题。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Select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笔谈)
夏泽翰;安德列亚斯·施莱歇尔;阿姆尔·埃扎特·萨拉马
2023, 39(01): 14-18.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1.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大学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战略选择
严纯华
2023, 39(01): 19-22,50.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1.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可持续发展包括一般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我国大学的理念、生源、课程、师资、经费、治理等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未来时期,实现大学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党的领导,保持优良传统;重塑大学理念,摒弃急功近利;重视生源变化,改革教学模式;加强课程建设,推动知识更新;加强教师培训,重塑师资队伍;打破传统模式,深化投入改革;提升治理能力,激发内生动力。
Select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创造力指向的大学治理改革
刘益春
2023, 39(01): 23-26.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1.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世界科学和技术中心的变迁与发展,主要靠创新型人才。师范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作用。东北师范大学提出“创造的教育”理念,多年来实行创造力指向的人才培养改革和学术治理改革。创新型卓越师资的培养是提升基础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之基。针对目前存在的卓越教师培养规格亟待确立、有效实施体系亟待建构、体制机制性障碍亟待解决等问题,积极探索破解这些问题的方法并取得显著成效,为落实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战略贡献力量。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
Select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
大学校长角色类型与变迁趋势
靳天宇;王拓;刘惠琴
2023, 39(01): 27-34.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1.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00年至2020年“双一流”建设高校校长数据,从学术成就、教育理念和社会活动构建校长角色类型的分析框架,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大学校长存在内部领导型、教育专长型、学术专长型、活动专长型、教育影响型、学术影响型和全面领导型七种类型,角色类型与校长的个人特征、教育背景和所在院校类型显著相关。时期趋势表明,校长角色类型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阶段与治理需求密切相关,学术专长型和学术影响型成为新时代大学校长的主要类型。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应提升大学校长外部治理水平,促进多元角色发展;校长遴选应拓宽选拔路径,重视价值领导。
Select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
民办高校办学质量的多元主体诉求及其协商路径——基于多元主体理论视角
俞兆达
2023, 39(01): 35-42.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1.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提升民办高校办学质量是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和重要环节。基于多元主体理论视角,对Q校校方、教师、学生、企业四方核心利益主体访谈语料的混合研究结果显示:尽管不同利益主体的办学质量诉求各有侧重,但总体上都将“质量”视为主体参与、教学互动、制度规范和环境形塑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各利益相关者在核心主体、比较评价和微观场域建设层面基本达成了共识,但在主体带宽、教学导向和宏观环境感知层面还存在一定分歧。应以“协商质量”为行动目标,在夯实“教/学”互动的共识基础上,对外注重教育“供/需”动态均衡,对内调和“制度(规范)”与“主体(发展)”之间的价值冲突。
高考改革研究
Select
高考改革研究
新高考科目自选政策对高中-大学教育衔接的影响研究——政策认同、高中学习投入与大学专业适应性的关系探讨
袁旦;唐敏;余秀兰
2023, 39(01): 43-50.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1.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生高中-大学教育衔接。围绕新高考科目自选政策,以经历新高考学生进入大学后的专业适应性、高中学习投入与大学专业适应性之间的关联性分别作为“高中-大学教育衔接”的表征,基于院校影响力理论构建变量间关系模型,考察政策认同对教育衔接的直接影响、调节作用,用以评估新高考政策的实施成效。通过对新高考试点省浙江的1 403名本科新生的样本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对新高考科目自选政策的认同度较高,且在个体、家庭等因素上存在差异;政策认同对学生进入大学后的专业适应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政策认同在学生高中学习投入与大学专业适应性的关系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新高考科目自选政策促进了学生高中-大学教育衔接,新高考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
比较教育研究
Select
比较教育研究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教学评价体系重构实践研究——以学习与教学质量指标系统为例
周兴国
2023, 39(01): 51-56,70.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1.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澳大利亚于21世纪初为破质量危机困境,举国家之力重构其高等教育教学评价系统。通过顶层设计,解构教育质量的分段标准、学生成长的阶段特征,打破评价的机构壁垒、整合重复性调查,以发展的评价观,最终建构成了一套覆盖学生从入学、求学、毕业到初期职业发展的常态化评价系统。为保障其质量,澳大利亚在整合的过程中,确保参与主体的代表性、广泛性、权威性和专业性;建立集中民主制,保障论证和试验的过程充分融合不同主体的意见和建议,寻找改革矛盾中的最大公约数和顺利推进改革。澳大利亚的经验对于构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常态化教学质量调查系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Select
比较教育研究
何以有组织:澳大利亚高校科研的外部治理机制
张强
2023, 39(01): 57-63.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1.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有组织科研深嵌于高校科研外部治理之中,是学术共同体、政治共同体、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合作关系达成的体现。近年来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澳大利亚通过注重分类资助的科研拨款机制、采取绩效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观照责任伦理的科研诚信政策、指向数据驱动的科研管理系统等重构高校科研外部治理体系,呈现出国家利益驱动、独立机构管理、多元主体参与、目标分类设置等特征,以此创造世界级研究和科技创新。借鉴上述经验,我国可寻求改革高校科研范式、经费拨款、科研评价、组织保障方面的制度空间来开展有组织科研。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Select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分级研究生教育人力资本的时空分布特征与经济增长效应
魏萍;黄容霞
2023, 39(01): 64-70.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03—2019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分析研究生人力资本时空分布特征,识别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对经济增长的本地直接效应、时间滞后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研究生人力资本全局空间相关性先降后升,局部空间相关性主要呈正相关,表现为高高和低低集聚模式。硕士研究生人力资本通过要素积累机制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本地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博士研究生人力资本通过技术模仿机制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时间滞后效应;分地区看,东中部博士研究生人力资本的技术创新效应显著,西部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大。建议优化创新型博士研究生和应用型硕士研究生规模、结构和质量,着力提升研究生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因地制宜调整研究生空间布局。
Select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硕士、博士学位授予过程中导师审核权的规范及保障——兼议《学位条例》的修订
欧阳硕
2023, 39(01): 71-76,100.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1.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硕士、博士学位授予过程中,导师审核行为尽管在不同学位授予单位有程序、对象和效力等方面的差异,但它是我国高校学位授予过程中的通行做法。从教育角度看,导师审核权可以从《教师法》相应条款推导而来,但是这种认识也带来一定局限。从管理角度看,导师审核行为是导师履行内部行政程序的过程。在导师审核权兼具教育和管理的双重属性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寻求教育法律支撑、完善校内规则构建和健全权利救济途径的方式达到对导师审核权的规范和保障的目的。
教师教育研究
Select
教师教育研究
薪酬满意度提升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师薪酬改革路径探析
李佳哲;胡咏梅
2023, 39(01): 77-84.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1.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教师薪酬改革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基于大规模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Shapley和Owen值分解技术研究发现:我国高校教师实发工资水平较低,期望与实际工资存在较大差距;高校教师薪酬满意度不高,尤其工资水平满意度和工资增长满意度较低;薪酬水平和结构对高校教师的薪酬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且改进薪酬水平比薪酬结构更重要,改进含工资增长因素在内的激励性薪酬比保障性薪酬更重要。未来我国高校教师薪酬改革应增强薪酬的现实获得感和预期满足感;建立工资的长效增长机制;着力解决家庭经济负担较重的中青年教师关切的福利问题;优化薪酬结构,坚持“稳基本”和“活激励”。
Select
教师教育研究
终身教职制度逻辑视角下中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进路探析
高传勇
2023, 39(01): 85-92.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1.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高校借鉴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开展长聘教职制度改革,已经成为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的重要趋势。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的逻辑起点是以职业安全保障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其制度设计契合高校作为学术创新型组织对于教师激励的内在要求,为吸引、遴选和激励优秀人才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该制度有其内在局限性及其适用范围,面对社会各界批评与质疑,美国高校开始采取多种举措对该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中国高校应准确把握终身教职制度内在逻辑,客观认识其制度优势和内在局限,从中国高校发展和改革现实出发,合理借鉴其制度内核,突破教师聘任制度改革难点,逐步建立与中国高校发展实际相适应的教师聘任制度。
Select
教师教育研究
矩阵结构中的学术职业:大学教师评价新框架——基于巴黎-萨克雷大学的案例研究
公钦正
2023, 39(01): 93-100.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1.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等教育系统是由院校和学科交叉形成的矩阵结构,大学教师的身份交叠于院校和学科,大学教师评价是院校维度高等教育治理和学科维度学术共同体建设的关键议题。巴黎-萨克雷大学教师评价体系由职前的准入招聘评价和职后的职称晋升与日常绩效评价构成,在院校维度推动评价权力再配置、评价制度再设计、评价主体多元化改革;在学科维度修订评价技术手段、明确评价内容侧重、夯实评价合法基础,其评价体系与变革逻辑既有民族性,也有普遍性。应当从院校和学科两个维度出发,深化新时代大学教师评价改革。
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Select
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通识课程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现状研究——基于2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生通识课程的文本分析
马佳妮;牟童瑶;程乐
2023, 39(01): 101-108.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1.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高校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行动策略。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内涵分析框架与核心关键词来识别和分类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课程,对2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生通识课程内容简介进行剖析与归纳,以此了解“双一流”建设高校通识课程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现状,为我国高校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更好实施提供借鉴。我国高校应进一步在通识课程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主动变革课程结构应对未来挑战,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主编在线办公
编辑在线办公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