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稿
  • 专稿
    张炜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演变,成人和职业教育已成为政府政策的重要领域,联邦颁布了一系列法案授权予以支持和资助,促进了高校数量增加、种类多样,规模扩张、结构优化,社区学院发展,高校服务社区职能强化,成人与终身学习普及。建议进一步加强比较研究,增进自信自强,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成人与职业教育发展,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加大教育投入,开辟多元资金渠道,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为建设学习型社会作贡献。
  • 专稿
    别敦荣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一轮审核评估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总结水平评估和上一轮审核评估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和新使命,集众智编制完成的,特点突出、特色鲜明、亮点迭出。概而言之,新方案具有方向性、目的性和可行性等特点,包含了分类评估、分级负责、"两线评估"和建改结合等特色,彰显出质量保障审核、线上评估、整改"三部曲""一校一策"和"卓越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校"等亮点。
  • 教育评价改革研究
  • 教育评价改革研究
    林梦泉;陈燕;李勇;张瑾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我国高校新发展阶段评价模式和方法改革的供给需要,认为强化成效和效能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需求。对大学学科建设成效评价概念内涵、评价分类进行系统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立体思维成效评价体系构建新模式、二维结构成效评价体系模型构建新思路。最后,给出了成效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确立的四条实施路径,为新时代大学学科成效评价提供理论和应用参考。
  • 教育评价改革研究
    孙阳春;徐安琪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的公信力是"管办评"分离体制下教育评估质量的体现,是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以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公信力"水平和程度到底如何"为研究主题,基于新公共管理"顾客理念",选择高校转载与引用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大学(学科)排名结果的频次作为衡量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公信力水平的统计指标,希冀反映我国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公信力"水平"与被认可"程度"。结果表明,我国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与国外教育评估机构公信力水平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我国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公信力水平表现出整体的不稳定性与个体分布的不均衡性,但同时也呈现出逐步提升趋势。
  •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十周年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十周年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张建卫;宣星宇;周洁;滑卫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教育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任务,为完善国防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战略指引和系统支撑。基于事件系统理论揭示了《教育规划纲要》实施十年来对促进国防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政策效应,并探索了《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与国防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间的互动机理。未来应从战略管理、多元协同、培养质量等维度推进国防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
  • 教师教育研究
  • 教师教育研究
    杨希;李欢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材料学科981名教师样本,检验学术创业及学术衍生企业任职对高校教师科研产出的影响。结果显示,学术创业活动能够促进"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师科研产出数量的增长,有利于其实现"高产",而对其"优产"的正向作用较为有限;学术创业活动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外校学术同行及企业界研究者开展学术合作。然而,担任学术衍生企业高级管理职务与创业教师科研"优产"和国际学术合作均呈现负相关。为保障学术创业与科学研究协同发展,建议完善教师在岗创业的配套政策,增强评聘考核体系的弹性,但同时应明确教师参与学术衍生企业管理的限度,避免其出现角色超载现象。
  • 教师教育研究
    李阳杰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愈来愈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教师教育领域,厘清技术与教师教育之间的关系这一前提性问题显得尤为关键。回顾了涉及该问题的两类重要观念及其实践困境,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与新近变化批判当前将技术单向直接应用于教师教育的做法。助推式教师教育正是关注到技术与教师教育之间潜移默化的双向影响,它基于合目的性原则和非强制性原则构筑了教师教育者、教师与技术三者双向互动的三角助推网络。其实践路径主要包含三个方面:明确助推的双重路向,消解单向度的桎梏;采用多样化的助推方式,应用于三角助推网络;构筑教师教育的助推平台,形成助推的证据体系。
  • 研究与探索
  • 研究与探索
    刘献君;陈玲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学校文化建设要站在文化的高度,遵循文化的规律,运用文化的方式,才能取得成效。根据学校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载体,形成学校特色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建设的路径主要是:从学校历史发展、学科及其特性、学校所处地域、典型风物中选择载体;通过将载体融入学校文化,探讨特色文化的内涵,凝练特色文化的表述,形成学校特色文化;通过创设标识、创建项目、综合设计,在传播、践行中丰富和发展特色文化。
  • 研究与探索
    亓晶;周志强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1998—2017年21所行业特色高校面板数据,对行业特色高校科研创新与行业经济及科技发展、行业特色高校科研创新与区域经济及科技发展的耦合态势分别进行测评与比较。研究发现,行业特色高校科研创新在服务行业与区域之间呈现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较于与行业发展之间较为协调的耦合状态,行业特色高校科研创新与区域发展之间呈现高耦合低协调状态,供需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行业特色高校科研创新与两个服务面向的耦合关系则经历了从与行业及区域耦合双重失调,到地方行业特色高校服务面向集中向区域倾斜,再到部分行业特色高校回归行业的演变过程。
  • 研究与探索
    蔡荃;魏江;吴伟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省部共建"二元体制下,部属高校需要同时满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不同期望,在二者的协同支持之下实现快速融合发展。基于合法性理论,对浙江大学并校发展20多年的历程进行纵向案例分析,发现:高校可以通过身份机制和关联机制逐步同时获得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合法性。合法性矛盾缓冲阶段,在面临新生者劣势和央地合法性需求矛盾情况下,部属高校通过关联机制来缓冲和平衡合法性需求矛盾;合法性巩固阶段,基于央地政府的不同合法性需求,通过与二者进行深度关联机制来巩固合法性;合法性强化阶段,则综合应用身份机制和关联机制强化央地合法性。因此,部属高校应相机决策,采取不同策略以实现快速融合发展。
  • 研究与探索
    刘璐璐;吴薇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教育智库是教育治理现代化架构下重要的制度性安排。为探究影响教育智库影响力的各种条件组合,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全球43个教育智库影响力的形成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表明,政治环境、咨政能力、学术产出、公共形象以及国际合作是教育智库影响力的主导性条件变量,历史积淀与资金来源是教育智库影响力的辅助性条件变量。高影响力的形成没有固定的条件组合公式,不同影响因素的合理组合即可产生高影响力。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李锋亮;王瑜琪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知识经济时代,研究生教育对国家创新能力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基于国际面板数据,以高等教育各层次(本专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相对规模为自变量,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GII指数为因变量,分析不同层次高等教育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本专科教育对国家创新能力并未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硕士生教育对国家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该作用主要存在于创新领先国家与新兴国家;博士生教育对创新领先国家、新兴国家及落后国家创新能力的显著积极影响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才能表现出来。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罗英姿;韩霜;顾剑秀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1 107名毕业博士的职业选择形成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导师指令性规范对博士学术职业选择具有直接影响;顶尖学者的示范性规范、学术成果获得、学术能力的知觉控制、学术职业经验知觉控制则通过学术职业意愿对博士职业选择行为间接产生影响;职业意愿对实际职业选择行为有48%的预测度和解释力,职业意愿并不能直接代表博士实际职业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四种干预博士职业选择行为的路径。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刘润泽;马万里;樊文强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产教融合育人内涵出发,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教学资本、人力资源、学生社交、审核认证等四维度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同时存在。其中"学生社交"对实践能力直接影响最强,表明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大赛、参与实习仍是提升实践能力最有效途径;"实践志趣"在产教融合与实践能力间发挥中介作用,其中教学资本对"实践志趣"影响最高,表明教育教学促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探求"隐性知识"的作用最为明显。因此应倡导教师实践学术制度,打造多源的导师队伍。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催化剂"的作用,塑造参与意识。推行实践基地联盟制度,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共同体。
  •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徐巧宁;赵春鱼;吴英策;顾琼莹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2020版),对我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现状进行探索,发现其存在整体结构欠佳,省域间不平衡,院校间差异大等问题,此外,研究还发现各地区呈现单向型、偏向型、半开型和均衡型4种教师教学发展形态,分析了各发展形态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区域教师教学政策的精准度,加强多元主体的合作参与,推进重点和一般高职院校的分类管理,倡导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多元化评估等政策建议。
  • 资料
  • 资料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1, 37(03): 102-1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