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中国高教研究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导航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重点文章
E-mail Alert
期刊动态
期刊订阅
科研参考
联系我们
留言板
English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39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23-06-20
特稿
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
高考改革研究
研究与探索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职业教育研究
全选
|
特稿
Select
特稿
本土化: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根基
邬大光,胡艳婷
2023, 39(06): 1-11.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6.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现代化既应具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共性特征,更应基于国情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高等教育现代化体系。通过梳理“传统与现代”“本土化与国际化”两对概念的关系,提出从本土化的视角重新认识现代化的命题,并分析了本土化的理论内涵和实践逻辑,总结了“早发内生型”国家和“后发外生型”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特征的差异。前者的本土化举措是对自身高等教育系统的优化和升级,后者是基于本国国情对“舶来”的高等教育模式进行的改造和创新。我国作为“后发外生型”国家,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既需要学习西方高等教育经验,更需要扎根中国大地,通过“本土化”改造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
Select
特稿
AIGC技术赋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思路
祝智庭,戴岭,胡姣
2023, 39(06): 12-19,34.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6.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AIGC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AIGC在高等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前景和潜力,但也为高等教育理念创新和方式变革等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首先描述了AIGC多种模态里的“文本生成”的一种实例——ChatGPT。然后,探讨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思路,包括高意识学习、技能本位教育和智慧教育三个方面:高意识学习激发学习者潜意识,由此转向无意识学习,可以开拓高维度的世界;技能本位教育突出技能优先的教育理念,可以助力于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的人才培养;智慧教育整合高意识层面下的技能、道德、知识、智能等要素,可以拓展教育教学的智慧化。最后,提出了数字社会文化综合治理的框架,旨在构建人机共善的数字德育体系。
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
Select
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
价值与功能:工具主义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
徐小洲;江增煜
2023, 39(06): 20-27.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6.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厘清高等教育国际化等相关概念内涵,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整体性、时代性、曲折性等发展性特征,阐述工具主义以政治观、经济观、人才观、文化观等思想渗透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价值理念,并在认识基础上深度影响着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与办学行为,剖析构建世界高等教育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与难题,提出通过催生合作共赢意愿、摆脱发展路径依赖、突破传统发展格局、推动协商合作模式等,重构高等教育国际化新路径。
Select
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
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类型重塑与深层逻辑——基于国际比较视角
赵鹤
2023, 39(06): 28-34.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6.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等教育是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为应对全球化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国际化突破一度仅限于高等教育机构的活动,日益受到民族国家重视并被提上各国的政策议程。国家政府在政策制定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从国际化要素的流动方向和国际化发生的空间范围出发,可以将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进一步细分为“全面外向型”“过渡转向型”“区域聚焦型”“战略内向型”四种类型,不同高等教育国际化类型国家政策呈现出差异化特质。就单一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而言,选择何种政策模式背后的深层逻辑离不开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诉求、所依存的全球环境的变化以及参与国际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矛盾和不平等现实。
高考改革研究
Select
高考改革研究
从实证数据看高考科目变迁的政策逻辑
刘海峰,朱佐想,朱沛沛
2023, 39(06): 35-42.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6.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大量小质”的混合研究设计,探究高考科目从“3+文综/理综”到“3+3”再到“3+1+2”,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促进公平公正”“促进科学选才”“促进高中与大学衔接沟通”四个维度上所体现的政策变化逻辑。研究发现:第一,从“3+文综/理综”到“3+3”,再到“3+1+2”自主选科的变革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沟通能力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所发挥的作用仍有限;第二,“3+1+2”相比“3+3”对家庭经济投入与父母精力投入的要求更低,相比“3+文综/理综”能更好地维护学生差异化发展的平等权利;第三,“3+3”最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变“一考定终身”与选拔偏科学生,其次为“3+1+2”,最后为“3+文综/理综”;第四,从“3+文综/理综”文理分科到“3+3”“3+1+2”自主选科的变革有助于学生实现职业规划,从“3+3”到“3+1+2”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选择大学专业的自由度以及降低了学生对录取结果的满意度。
Select
高考改革研究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考公平影响因素研究
李木洲,曾思鑫
2023, 39(06): 43-50.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6.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考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基石,不同利益群体对高考公平的认知,在某种程度上既是影响高考改革进程的重要因素,也是评判高考改革成效的关键指标。基于教育机会均等理论构建高考公平影响因素分析模型,通过对六类高考利益群体12万数据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六类群体对于新高考改革整体认同度和满意度较高;不同性别、职称、学历、职业的群体对新高考改革认知具有明显差异;高中生、高中教师、家长三类群体中,过程公平对结果公平的影响系数较低;高中生、高中教师、家长三类群体中,改革认知是影响起点公平的最主要因素,选科依据、能力动机、考试内容是影响过程公平的主要因素,满意度是影响结果公平的最主要因素。新高考改革深化期,应重视不同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构建科学长效的选科机制,推动考试内容改革适应学生能力发展新需要;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构建家校育人共同体;推动高考利益群体广泛参与,切实保障“参与性平等”。
Select
高考改革研究
新高考背景下社会支持系统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基于14个省份高考改革的实证数据分析
覃红霞,郑铭敏,方芳
2023, 39(06): 51-58.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6.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学生学业表现是衡量学生发展和评价教育制度系统的重要依据。围绕学生学业表现,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和公平理论构建的整合模型,实证考察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机制,以审视新高考的育人功能以及公平性价值。通过对全国13749名经历过新高考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与传统社会支持理论不同,在新高考系统中,仅学校支持对学生学业表现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家庭支持和朋辈支持的直接作用不显著,但公平感知与学习投入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另外,链式中介作用进一步证明了公平感知的教育价值。在新高考全面推进阶段,需要继续推动改革相关配套机制的完善,关注学校系统的差异性;重视学校支持、家庭支持和朋辈支持资源的互动并释放更多的公平信号。
研究与探索
Select
研究与探索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自觉性自信心自驱力
黄宝印
2023, 39(06): 59-62.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6.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等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最重要的结合点、最主要的突破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加快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历史自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高校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增强自觉性、坚定自信心、提高自驱力,积极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大力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开展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加强人才资源储备、优化人才培养方式、完善人才评价机制,走出一条坚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之路。
Select
研究与探索
高校及科研院所一流科研创新团队的发展机制探析——基于物理学领域顶尖团队的多案例分析
季小天,彭小宝,刘继安,赵文华
2023, 39(06): 63-71.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6.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科学时代来临,科技创新模式开始转向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有组织科研模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科研创新团队成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重中之重。从师承效应、培养机制、科研目标设置、构成结构、考核晋升机制、学术流动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等七个方面对当代物理学领域3个顶尖团队进行具体案例阐述,借鉴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一流科研创新团队的发展机制模型,形成可供其他团队借鉴的经验,以期对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打造更多一流科研创新团队有所裨益。
Select
研究与探索
新时代西部高校学科布局的国家方略、现实困境与制度供给
祁占勇,桑晓鑫
2023, 39(06): 72-77,100.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6.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振兴西部高等教育是新时代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使命,新时代西部高校优化学科布局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赋能西部经济转型发展、发挥传统学科区位优势的国家方略。然而,当前西部高校学科发展面临着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性不强、学科的辐射引领作用发挥不足、学科自身优势与特色尚不突出等现实困境。西部高校学科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的激发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供给,着力激活学科队伍的内驱动力,推进高校和学科专业集群化发展,建设学科创新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机制,依托地域优势引导学科特色化发展。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Select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工学博士的职业流动轨迹、动因及能力素质需求变化
徐贞
2023, 39(06): 78-85.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6.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工学博士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技人才如何在各领域实现职业流动、发展并作出贡献是值得关注的现实话题和研究问题。聚焦工学博士的职业流动,基于16位产业界就业工学博士的深度访谈与27份网络文本资料的分析,呈现工学博士从产业界回流至学术界的职业流动轨迹。根据三级编码发现,职业流动的动因受社会环境与市场力量,组织环境与制度文化,职业发展与岗位特征,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职业理想、抱负与发展诉求五个方面推拉因素的综合影响,且不同工作场域对工学博士能力素质的需求存在共性和差异。基于研究发现,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高校层面和博士个体层面为实现工学博士自主培养、有效流动并发挥社会效益提供思路。
Select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成为“学术人”:教育学博士生学术社会化的质性研究
赵鑫,朱佳妮
2023, 39(06): 86-92.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6.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学术社会化是博士生成为研究者的必经之路。从事学术职业是教育学博士生的主要归宿,其学术社会化经历却鲜为人知。基于扎根理论分析15位教育学博士(生)的深度访谈资料,结合6所高校博士生培养相关文本,探究学术社会化的核心要素与作用机理,构建教育学博士生学术社会化模型。研究发现:读博动机主要在预期社会化阶段发挥作用;院系制度与人际互动是集体社会化阶段的保障性和支持性要素;个人社会化阶段视自我主导力与组织支持程度的高低,分化出主动建构、自我沉淀、寻找外援及接受规训4种类型。高匹配度的导生关系、支持性的制度环境利于激发和维持强动机,顺利实现学术社会化。
职业教育研究
Select
职业教育研究
职业本科教育“认同危机”的积极理解及突破之道——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
陆宇正
2023, 39(06): 93-100.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6.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本科教育作为职业教育高移的新形态,却面临社会认同度低的危机。传统文献认为职业本科教育面临办学基础薄弱、社会地位低下、合法身份受阻等问题,但这些理解实则存在思维限制。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对上述问题进行重新解读发现,“认同危机”实际上是民众在面对多元化教育时选择倾向的体现,也是个体思维开放后职业本科教育坚守职业属性的突显,更是职普并进背景下人民满意教育的彰显。为重塑职业本科教育社会形象,需增强认同认知、维系认同情感、创造认同动机、助推认同行为,以此凸显职业本科教育在教育功能、办学定位、人才培养与教学环节中的深刻价值。
Select
职业教育研究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成效、问题及建议——来自28省226所高职院校的调查
郭日发,杨成明,李梦,周潜
2023, 39(06): 101-108.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6.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信息化教学是反映数字时代高职院校发展质量的重要维度,也是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28省的226所高职院校6 973位教师进行调查,旨在探析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发现:当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场景的“革新力”、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支撑力”、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保障力”、信息化教学实践的 “发展力”等显著提升,但存在“技术热”背后“融合冷”、数字化教育资源使用“拖后腿”以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短板”明显等问题。对此,高职院校需促使信息化设备由“建起来”转向“用起来”、聚焦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践行“新基建”思想、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现以信息化教学高质量发展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主编在线办公
编辑在线办公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