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 | 中外青年科技人员对话会在京召开
10月13日,2024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中外青年科技人员对话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主题是“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来自中国、美国、埃及、南非等高校的专家和青年科技工作者40余人参会。
学会副会长李家俊、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邹晖、施普林格自然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出席对话会并致辞。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李楠主持开幕式。
李家俊在致辞中指出,青年科技人员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并肩作战、共享资源,共同探索科学的未知。要跨越语言的障碍,主动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科研的思考与方法,促进跨文化创新思维的碰撞与融合。要志存高远,不仅追求个人的卓越,更要心系全人类的福祉,怀揣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将科技的力量转化为社会进步的动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邹晖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她指出,学术活动是推动科技创新、增进国际合作、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国际教育合作是促进中外青年科技人员交流对话的重要渠道。要推动青年科技人员学术对话,共同解决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要创造青年人交流合作的环境,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创造力。要携手推进开放合作的未来,在交流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寻找突破,在突破中寻求发展。
安诺杰表示,青年科技人员在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给予足够的认可和肯定,为他们提供跨领域学术培训,支持他们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给予国际交流的平台,增进沟通对话,分享科研成果,携手解决共同面对的挑战,建设更美好的世界。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胡莉芳主持主旨报告环节。美国富特海斯州立大学生成式人工智能工作组主席玛格达琳・莫伊,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阎光才、赵婷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副教授扎卡里・帕尔多斯,南非西开普大学副校长肖恩・帕特分别以《四种常见的误区:我们的未来与人工智能》《当下及未来学术职业所面临的形势》《从“唯论文”到实际贡献:科技创新评价的转向》《生成式人工智能用于适应性辅导与大学生成功》《促进跨学科科学与技术创新的方法》为题作专题报告。
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语言学院院长大海主持专题对话“科技创新与跨文化交流”环节。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长聘教授温宗国、美国太平洋大学制药和化学科学项目主任朴美纪分别以《环境科技创新助推绿色可持续发展》《3D打印:技术对医疗保健影响的一个例子》为题作专题报告。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教育处处长潘海莲、太平洋大学讲师韩潇媛、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副教授尤兰达・瓦斯奎兹、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扎卡里・布雷默、斯坦福大学医疗中心住院医师艾米・蔡围绕议题开展交流对话。
美国太平洋大学副教授赵秦良主持专题对话“开放科学与知识共享”环节。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巫锐、路易克拉克大学副教授昆代・奇林多分别以《国际视域下高校开放科学建设的双重动力机制》《科学技术人性化:走向幸福发展》为题作专题报告。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郑莉,美国东北州立大学健康理工学院副院长卡米・瓦尔迪兹,香港中文大学讲师金婷,太平洋大学讲师斯凯拉・卡尔森,安捷伦科技工程师迈克尔・帕斯托围绕议题分享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