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培俊: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高等教育体制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高度,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与“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做出进一步部署。“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的目标和总纲。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力军,教育科技人才的结合点,成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关键节点。高教战线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高等教育体制机制,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高等教育体制机制,要坚持深化“综合改革”与“分类改革”统筹推进,突破体制机制性障碍。《决定》强调“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同时提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基于创新的本质与教育的基本规律,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基于高校的差异性与教育的具体规律,强调改革的靶向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战略目标上强调“综合”,聚焦改革目标,统筹改革举措,形成创新合力,综合施策、系统治理;方法路径上强调“分类”,找准改革关键和突破口,对症下药,辨证施治。美国加州公立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值得我们研究借鉴。破除“五唯”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先立后破”的抓手和切入点。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首先要建立高等院校分类体系和教育分工体系,明确各类高校发展定位,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分类推进高校改革”。这是优化高等教育体系和布局结构、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需要,也是破除妨碍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性障碍的突破口。庶几,可以引导地方政府、各类高校走出盲目升格改制、竞增学位点等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和无序竞争的怪圈,形成良好教育生态。从而使得不同类型高校能够科学定位、各安其位,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塑造并发挥各自优势,办出特色、办出水平;高校领导者管理者能够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办学治校;高校教师能够心无旁骛,潜心育人。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高等教育体制机制,要强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深度融合,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实现人才自主培养,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与核心。《决定》强调要“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加强拔尖人才培养,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首先要紧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目标,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完善和落实立德树人机制,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合理布局高校学科设置,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与学科交叉融合。着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底蕴,强化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同时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培养目标上,立足于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针对创新不足与人才队伍的短板,采取超常举措,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上,注重早期发现、科学甄选;培养方式上,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发掘潜能;推进方式上双管齐下,在国家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项计划的同时,鼓励高校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政策环境上,打破陈规旧制,不拘一格,拔擢英才,鼓励冒尖,激励创新。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高等教育体制机制,要坚持有组织科研与高水平自由探索有机结合,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决定》强调要“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等教育重任在肩。在治理理念上,要高度重视科研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与双向支撑。坚持有组织科研与高水平自由探索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加强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在宏观体制上,积极推进科教融合,特别是科研系统与高教系统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大学在科研创新尤其是基础研究方面的独特优势。在组织创新上,深入推进高校基层教学科研组织方式变革,形成问题导向与学科导向相结合的矩阵结构。在推进机制和政策支持上,强化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的组织化程度,以重大任务为抓手促进科教融合,引领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科研创新;通过稳定支持、长周期评价等制度安排,引导支持优秀拔尖创新人才,鼓励潜心科研和高水平自由探索。促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高等教育体制机制,要坚持教育改革与人事改革协同联动,形成激励创新的人事人才体制机制。强教必先强师。《决定》指出要深化人事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的有效机制。没有人事改革同步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将事倍功半。要坚持思想引领,以教育家科学家精神引领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在培养使用方面,积极稳妥地推进竞争性与稳定性相平衡、“准聘与长聘相结合”的用人机制改革,不断提升教师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与教书育人能力。在评价激励方面,坚持先立后破,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教师评价考核机制改革与薪酬改革协调推进,教师系列与职员制度改革协调推进。在服务、支持方面,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要特别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自下而上的探索。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人事人才体制机制。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促进教育科技人才的联系结合上具有独特优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会要再接再厉,更好地发挥学术社团的功能优势,更好地发挥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的作用,更多地做出高端智库和后援机构的贡献,以学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管培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来源:《中国高教研究》2024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