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华:以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性。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高校代表,又曾在教育部工作多年,我多次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个人认为,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即拓展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构建面向全球的教育多边合作关系,打造一批能够深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高端平台,培养一批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施展才华的高端人才,以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和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实现了蓬勃发展。深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多边机构的合作,为全球教育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及其在线平台为各国各界人士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北京外国语大学在亚、欧、美18个国家建设有23所孔子学院及独立孔子课堂,数量居国内高校之首,其中7所为全球示范孔子学院。中国在世界教育体系中,由过去的“跟跑者”向“并跑者”和“领跑者”转变。但面向2035年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我们仍需清晰认识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意义,学习党和国家在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的政策,明确我国高等教育在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过程中的使命。
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有力抓手。必须以积极包容的开放姿态,实施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是主动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中国大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能够助力国家、区域乃至世界教育发展。近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发起成立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建设全球区域国别学共同体,会聚世界各国具有一流学术水准、享有较高社会声誉的相关领域学者,协同创新,为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搭建了高端平台。二是提升教育国际合作质量。在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不能满足于一般性双向互动,而应致力于高水平的多向合作,推动务实有效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围绕“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中阿大学联盟交流机制”“中巴大学联盟交流机制”等重点项目,培育打造一批国际高等教育合作品牌。既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又助力我国教育发展,不断彰显中国教育对外影响力。三是突出教育新质生产力作用。教育新质生产力即教育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教育发展方式。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促进教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渠道。
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我们党和国家一直以来的教育政策。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对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作出系统性安排。2016年7月,教育部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提出加快和扩大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2023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全面阐述了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与生动实践,为中国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策划出版“一带一路”国家文化教育大系丛书,从不同方面、不同维度论述72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教育政策、发展战略、治理模式等,有力推动了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
在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过程中,高等教育大有可为。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是龙头。扬起龙头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根本保证。2021年9月25日,在北外建校8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亲切回信,希望北外努力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在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上作出新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的重要回信为中国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高等教育必须大力培养“三有”人才,扎实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有条件的大学应勇敢走向国际教育舞台中心,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各国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主动参与、推动、主导国际教育政策、规则、标准的研究制定。高校应加大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力度,培养符合全球胜任力模型的国际组织人才,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善于国际谈判,在世界舞台上贡献中国的智慧和方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中国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必将取得新突破、谱写新篇章,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王定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年8月22日,记者 董鲁皖龙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