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术动态 >智库观点
智库观点
范国睿:教育学研究的时代转向与理论创新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阅读数:952    发布时间:2024-06-05    分享到:

教科书上关于教育学的定义大致是“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但这一定义实在没有恰当地说明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我们虽然很难为教育学下一准确的定义,但大致可以推断它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元素:助人成长。随着教育存在的条件变化和人类学习与教育方式的变化,不同时代的教育学以不同形式的理论创新,不断发生转向。

从儿童教育学到终身教育学。早期教育学被认为是照看儿童、监护儿童学习的学问。无论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还是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学,赫尔巴特的主知主义教育学,还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都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学。时至20世纪中叶,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新的知识、技能和职业不断涌现,经济的增长和结构转型要求劳动力具备更高的技能和适应性,传统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强调持续学习和个人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学应运而生。

从知识教育学到发展教育学。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是主知主义的教育学,由其学生发扬光大的五段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型塑了传统教育学的典型特征:知识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时至今日,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限于单位时间内如何教得快学得多。1950年代,我国教育学界全面学习苏联教育学,而以凯洛夫教育学为代表的苏联教育学,又在很大程度上承接了赫尔巴特教育学的知识传统。这种知识本位的教育学客观上适应了工业时代对具有确定性知识的受教育者的需求。随着全球化发展对人的国际视野、跨文化理解与交流合作能力的要求、知识经济对人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等高级认知技能的需求、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人的信息素养的要求、社会急剧变化对人的社会情感能力的要求,由知识教育学转向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发展教育学成为时代必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发展教育学奠定了重要的心理学基础。

从学校教育学到社会教育学。毫无疑问,传统教育学是围绕学校场景展开的,其核心内容是对直接的教与学的过程的研究,随着学校系统的不断发展,与“作为专业化的教学组织的学校系统”相关的研究也纳入其中。但随着工业革命后普及义务教育的发展,作为社会公共事业、作为构成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的教育系统,在微观的直接教学过程与中观的学校系统之外,作为社会和国家事业的宏观教育系统的研究,应运而生。1957年,随着苏联卫星上天给美国朝野带来的巨大震动,教育首次被作为国家安全的事业;随着各国经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把教育发展作为提升本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从制度化教育学到泛在教育学。以各级各类学校为场景的教育系统的不断发展壮大,其他结果是其内在的组织逻辑越来越组织化、结构化、制度化,社会的非正式的正规教育同样被赋予制度化的特征,这套严密的组织体系和组织逻辑与工业时代对具有确定性知识的受教育者的需求大致吻合。但这种制度化教育的弊端一直为伊万·伊里奇(Ivan Illich)这样的批评家所诟病,甚至提出建设基于学习网络的“非学校化社会”(deschooling society)取而代之。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学习者可以在室内外、学校、家庭、工作场所等任何环境下进行学习,学习环境无处不在;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表安排学习活动,而不必遵循固定的学习时间表,并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使随时随地访问学习资源,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或无 边 界 教 育 ”(borderless education)日益成为现实。

走向智能教育学。自OpenAI于2022年11月发布基于千亿级参数的GPT-3.5、2023年3月发布基于3.5万亿级参数GPT-4以来,人工智能(AI)进入区别于执行识别、分类、预测等特定任务的传统人工智能,专注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文本、图像、音乐、视频等新内容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时代。除OpenAI的GPT系列以外,Anthropic的Claude-3、谷歌的GEMINI、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巴巴的Qwen-Max、华为云的盘古、商汤科技的商量SenseChat、科大讯飞的星火大模型、腾讯的混元大模型等一系列不断涌现的大模型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颠覆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方式,人类的学习与工作亦受到巨大冲击。对于教育学研究而言,以往所有基于确定性知识、具有工业主义特征的教育学研究终将式微,基于AIGC的智能教育学将迅猛崛起。我们不仅要研究人类知识观以及以知识观为基础的课程观的变革,研究从传统的“师-生”二元结构教学模式转变为“师-智(AIGC)-生”人机协同的三元结构教学模式的转变,及其背后的机器智慧与人类智慧的交互作用机理,也要研究数据隐私、透明度和算法偏见等AIGC教育应用引发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及其教育情景中的规制与指导,研究化解AIGC技术应用可能加剧的数字鸿沟、确保所有学习者都能公平平等地从中受益。


【作者】范国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