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多元与范式:中国大学史方法体系与理论建构”研讨会在云南大学召开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阅读数:540    发布时间:2024-05-28    分享到:

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中国大学史研究,5月10-11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云南大学共同主办,云南大学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承办的“多元与范式:中国大学史方法体系与理论建构”研讨会在云南大学召开。大会就深入考察中国大学史理论建构和前沿发展方向展开讨论。

1716877246637122.jpg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邬大光,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张昌山,云南大学副校长廖炼忠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简称“分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汤涛,分会秘书长、浙江大学档案馆馆长王东,分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副主任欧七斤,分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副主任、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校史馆副馆长金富军,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王菊,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韩戍,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李乐,中国科技大学丁兆君等特邀嘉宾出席会议。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20余所兄弟高校的多位教育史、大学史研究专家共同参与讨论,并就如何在中国大学史这样一个多学科交叉领域中构建适应学科发展的研究范式和理论框架展开深入交流。云南大学档案馆馆长兼党史校史研究室主任李怀宇主持开幕式。

邬大光指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高校校史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内容日益拓展,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当前高校校史研究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研究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需要不断创新和拓展。其次,校史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历史学、教育学等领域学者的合作,实现跨学科的交流与融合。他认为,举办此次研讨会对于推动高校校史研究和大学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合作、创新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提高研究质量,我国高校校史研究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传承和弘扬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张昌山指出,校史研究不仅仅是对学校历史沿革的溯源与寻道,更是对大学精神和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培养大学内涵、参与大学建设、促进大学发展的重要助力。他强调,校史研究不应只局限于一校之史,更应该将其置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广阔背景中进行审视。他认为,每一所大学都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校史研究不仅要关注学校本身的发展,更要关注学校与社会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发挥其在促进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特别强调档案工作对于校史研究的重要性。档案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研究的基石。只有充分利用档案,才能确保历史研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档案不缺席,才能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让校史研究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汤涛指出,这次讨论会是对过去四十年校史研究的一次全面总结,也是对这一学科发展历程的深刻回顾。经过四十年的不懈努力,校史研究已经从最初的单一方面研究,逐步向更为广阔的学术领域转型,其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他认为,无论是校史编撰还是学术研究,都应着力提升理论水平。在今后的校史工作中,要积极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推动校史研究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他提出,在进行编研工作的同时,还应注重校史文化的宣传和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校史文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分会原理事长、兰州大学教授张克非作《校史研究的理论自觉、多重维度及未来进路》的主旨发言。他深刻地剖析了理论自觉在大学校史研究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理论自觉是推动学术研究深入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于校史研究而言,理论自觉的提升意味着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的创新,这对于理解和解释大学的历史发展、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影响至关重要。他提到,时间维度是校史研究的基础,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大学发展的深入分析,可以揭示大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演变趋势。空间维度则关注大学与其所处地域、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大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和影响。在展望校史研究的未来进路时,他强调了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他认为,校史研究应该打破学科界限,吸收历史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形成更为综合、多元的研究视角。他提倡利用数字人文等现代技术手段拓展校史研究的数据来源和表现形式,使之更加生动、立体。

欧七斤以《20年来我国大学校史研究述评及当前热点》为题作报告。李乐以《文化交流范式下的中国大学史研究析论》为题作报告。韩戍以《大学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为题作报告。王菊以《新文化史学视域下的人物研究——以顾随为例》为题作报告。北京科技大学熊卫民以《时代呼唤教育家——从刘达说起》为题作报告。北京师范大学魏书亮以《关于西北联大历史研究学术建构的认识与思考》为题作报告。上海体育大学匡淑平以《上海体育大学史与近现代体育教育史的跨学科互动——以体育教育博物馆为例》为题作报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黄少卿以《在公众与专业之间:大学史研究的三个范式》为题作报告。上海交通大学胡端以《多元、宽广、弹性:苏云峰大学史研究视域与方法探微》为题作报告。西南大学李雄以《朝向第四代大学:全球大学迭代历程的长时段分析》为题作报告。

欧七斤代表分会作总结发言时表示,本次研讨会聚焦于构建学科发展的研究范式和理论这一重要议题,各界同仁进行了精彩的学术碰撞和交流。基于校史理论、方法体系构建的迫切需求,在未来校史研究中,希望进一步强化交流,提升品质,推动研究队伍专业化和学科的进步发展。

1716877491677646.jpg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