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校长书记共议“地方高校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与高质量协同育人”
4月9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地方大学教育研究分会、郑州大学承办的“高水平地方大学与高质量区域发展”第三届大学校长论坛分论坛召开。该论坛是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高等教育创新暨第三届大学校长论坛的组成部分,分上午、下午两场组成。下午,广东工业大学原书记、原校长陈新,汕头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郝志峰,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马宏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北群,常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守坤,南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卢志文,洛阳理工学院副校长丁梧秀,铜仁学院副校长罗静作“地方高校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与高质量协同育人”专题报告及圆桌对话。论坛由地方大学教育研究分会学术顾问、北京大学教授郭建如主持。
郭建如主持
陈新以“从大学精神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为题作报告。他提出,创新型人才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激情。他介绍了广东工业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做法,推进“重基础、强能力、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传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构建跨学科多专业融合全新育人体系,打造学科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产业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陈新作报告
郝志峰以“深化‘科教+产教’双融合,推动新工科人才自主培养”为题作报告,探讨如何破解人才培养“工科理科化”的难题。他介绍了汕头大学新工科人才自主培养新模式,提出包括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动课程共建共享、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推进科产教深度融合、促进培养模式多元化落地等在内的全方位育人途径,并强调核心是人才自主培养,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郝志峰作报告
马宏伟以“奋发有为 砥砺攻坚 更快更好建成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为题作报告。他介绍了东莞理工学院师生、学科专业、高层次人才等基本情况,提出通过“需求导向+使命驱动”改革发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学科引领+有组织科研”科技创新等路径实现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发展愿景。
马宏伟作报告
李北群以“传承 创新 愿景 行业特色地方高校治理的信大探索”为题作报告。他提出,大学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共治是大学治理的转型和现代化发展方向。他介绍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创新多元融合治理路径,通过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国际融合等模式创新,以实现“打造世界气象中心,支撑气象产业发展,提升办学综合实力”的学校发展愿景。
李北群作报告
徐守坤以常州大学中以科创学院的建设实践为例,探讨“新型研发机构科教融合培养产业创新人才”。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是首个由中以两国政府签约共建的创新示范园区,搭建科教产融创一体化平台,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专业链、人才链,打造跨学科融合、项目制教学与科创训练为一体的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受到广泛关注。
徐守坤作报告
卢志文以南阳师范学院为例,介绍了该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思考与实践。学校立足做精师范、做大应用、做强优势、办出特色的发展定位,构建分类人才培养体系,打造特色骨干学科群,带动学科创新水平整体提升,助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服务现代化河南和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卢志文作报告
丁梧秀以“地方高校产科教融合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为题作报告。她指出,解决高校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是实现教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洛阳理工学院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一机制两体系”的产科教融合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外多元协同机制,构建产科教融合育人体系,构建多维度评价提升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丁梧秀作报告
罗静以“从‘引水灌田’模式到‘科研先行’战略”为题作报告,介绍了铜仁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面对科技研发水平不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提升的难题,铜仁学院坚守“小而精”办学传统,实施“育人为本、科研先行”发展战略,引社会服务之水,灌人才培养之田,形成“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罗静作报告
围绕地方应用型高校如何实现特色化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这一主题,8位高校校领导齐聚,研讨地方高校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与高质量协同育人,为区域发展培养高质量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贡献本校方案。
圆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