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之“博士生论坛”举行
11月27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华中科技大学联合主办、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承办的“2022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之“博士生论坛”在武汉举行。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副会长、厦门大学原副校长邬大光出席论坛。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第12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史静寰,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理论与历史研究所所长赵婷婷作导师报告。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杨颉作为“2022年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文库”入库作者指导教师代表参加论坛。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贾佳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规划发展处吕薇博士,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牛军明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陈晨博士,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联合培养苏淑丽博士生,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崔阳阳、仝宣文博士生,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海洋博士生等作专题发言。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李梅、姚荣主持论坛。
姜恩来宣读《关于公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创新计划——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文库”入库名单的决定》。邬大光为入库导师和博士代表颁发纪念牌。
在博士生导师报告环节,史静寰以“走好学者社会化的第一步:谈在读博士生的学习与成长”为题作报告。她指出,博士生教育具有高挑战性、高自主性和高淘汰率等特点。目前中国博士生钻研精神有待进一步提高。调研发现优秀博士生大多具有如下特点:读博目的清晰,由兴趣和理想驱动;拥有学术雄心大志,高期待、高投入;思维活跃,勇于行动;爱动脑动手,执行力强,具有反思力;资源获得能力强,转换和利用率高;不怕挑战,强毅力,高韧性,能及时调整计划和身心状态;这些博士生的导师多为良师益友型,师生匹配度高,交流多,相互信任和支持。
上图依次为史静寰、赵婷婷、李梅、姚荣
赵婷婷以“从内涵式到高质量: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路径选择”为题作报告。她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内涵发展、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三个阶段,从演进的实践逻辑来看,内涵发展重点解决的是资源约束下的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内涵式发展重点解决的是规模扩张下的质量提升问题,而高质量发展重点解决的则是质量提升瓶颈下的进一步发展问题,因此,未来我们应该通过转型、联动、创新等途径,推进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
上图依次为贾佳、吕薇、牛军明、陈晨、苏淑丽、崔阳阳、仝宣文、刘海洋
贾佳从转型的视角分析了近二十年来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历程,并尝试性回答了面向2050年的中国高等教育第三次转型的深度变革。吕薇探讨了大学战略规划在二级学院的衰减现象、原因及对策。牛军明剖析了大学文化治理的研究背景、意义与现状,结合世界一流大学文化治理相关经验,提出了中国大学文化治理的行动方略。陈晨分析了优秀本科生学习经历的图景、影响因素以及与院校环境的互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本科生培养机制的若干建议。苏淑丽分析了高校重点实验室博士生的焦虑和抑郁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并从个人、导师和高校层面提出对策与建议。崔阳阳分享了中国高校教师的学术世代差异和不同学术世代影响科研产出的因素异同。仝宣文梳理了英国高校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我国高校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经验启示。刘海洋分析了印度高校阿塔尔创新创业教育排名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据悉,2022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由央视频等中英文平台全球公益直播。根据平台数据显示,截至论坛结束,全部论坛及配套活动累计观看达到158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