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二十大专题 >高教学会之声
高教学会之声
苏德毕力格: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阅读数:923    发布时间:2022-11-03    分享到: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习近平在大会上作的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引发热烈反响。学咨委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苏德毕力格撰文谈学习体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更是党和人民实践智慧的结晶。从框架结构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总论部分总结了发展成就及其原因、阐释了党的执政经验、提出了新的重大论断和命题;分论部分中作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战略部署,强调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也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在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作为民族高等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助力党的民族工作走出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当前我国已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民族高校文科教师,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责无旁贷。

首先,深居书斋会通思想扎根田野做真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从教师提升自我修养和做到学术自觉开始,只有教师自身会通古今中外思想,扎根田野研究问题,才能不断厚植学术素养和提升育人能力。过去很长时间内我国的教育模式和知识体系多模仿和套用西方发达国家,原有的哲学社会科学不能充分解释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这就迫切需要民族高校文科教师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运用学术创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共产党发展民族教育的初心在于促进社会进步、开展民族理论宣传、凝聚各族群众心理、稳定国家发展时局、促进个体发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展民族教育的使命在于构建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旨归的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民族高校吴文藻、费孝通、林耀华等老一辈“大先生”在落实我国民族识别工作、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和少数民族语言国情调查“三大调查任务”中,形塑了“行行重行行”的学术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民族高校文科教师作为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应赓续学术精神,创新学术研究范式及方法,将“书斋式”思辨研究和“田野式”实证研究相结合,才能在学术创新中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才能通过知识供给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其次,寻求学术理论创新,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因而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时代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上层建筑,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已有的哲学社会科学难以解释和解决中国实践问题,因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于2022年4月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民族高校承担着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是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生产与传播以及制度化的重要机构。民族高校文科教师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然有责任和义务去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这就要求文科教师不断推进基于实践的学术理论创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在学术研究中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然后通过学术创新生产中国标识性概念、自主知识原理和原创性知识范式,以此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知识资源保障。

最后,科研实践反哺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是民生事业,更是国家战略,特别是高等教育要通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来支撑和引领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高校作为国家的公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其必须履行的基本社会职能,要高效处理好两大社会职能间的关系。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各民族高校应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推进有组织科研,实行“揭榜挂帅”制度激发文科教师担当作为,让真正的“能者”和“智者”牵头研究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这样既能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践行“做中学”的育人理念,也能将高质量科研项目研究成果拓展为教学资源,从而促进科研反哺教学,以此培养能够从中国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同时能够传播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思想、中国新理论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拔尖创新人才。换言之,民族高校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利用好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实践育人模式,培养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高超、综合素质优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家国情怀、宽广国际视野,勇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才能切实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既有政治层面的高瞻远瞩和理论层面的深度反思,也有目标上的科学设定和工作上的战略部署,切实为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体民族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心怀“国之大者”,聚力“四个服务”,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