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治莹: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撑作用 全面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姜治莹
党的二十大代表,学会副会长
吉林大学党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列为专章进行整体论述、作出整体部署,并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对于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高度重视,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在现场聆听后,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如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要从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四方面发力,我非常赞同。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科技创新的重镇、是服务发展的源泉,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理应坚决扛起光荣使命,充分彰显高校担当,奋力谱写崭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应有贡献。
具体而言,我认为,要把握“三个坚持”:
第一,坚持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一是要用创新理论引领学生。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让学生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二是要用时代价值教育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各方面,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三是要用优秀文化感染学生。大力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启迪思想、浸润心灵、熏陶品行,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笃定前行方向,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第二,坚持“四个面向”,勇攀科技高峰
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一是要聚焦国家需求。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的核心关键、国家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科研,切实担负起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任。二是要聚焦原始创新。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加大对学科交叉的扶持力度,紧密围绕“卡脖子”技术问题,不断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实现更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突破成果。三是要聚焦成果转化。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难题,从科技创新中寻找解决方案,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和高水平科技赋能,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与产业发展链条,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人才高地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一是要注重平台牵引。依托和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用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吸引人才、培育人才,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二是要强化基础研究。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突破常规,创新模式,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育,吸引最优秀的学生立志投身基础研究,加大重大原始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三是要营造良好环境。尊重人才、尊重知识,鼓励创新、鼓励合作,允许失败、宽容失败,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优化人才评价体系,为人才“减负松绑”,努力让人才享受良好待遇、获得最高礼遇、拥有发展机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当前,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这是我们的荣耀、更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坚守初心使命,潜心立德树人,矢志科研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高等教育的智慧和力量。
【本文系作者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