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教育信息化分会:信息赋能 智慧前行 持续推进高校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在信息化人的接续努力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以下简称分会)以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建设和推动发展为己任,已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中专注于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且极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及教育管理理念、教育环境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分会也在与时俱进。分会紧跟时代发展,深刻领会并落实党中央和教育部的决策部署,结合社会环境和自身实际,坚持学术立会、服务兴会、规范办会、创新强会的办会宗旨,创新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者持续提供支持和服务。
一、推进组织建设,落实规范管理
一个团结向上、高效规范的领导组织是分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分会十分重视党建工作,多次工作会议都把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等作为首要内容,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分会工作指导方向。
2021年初分会已发展高校会员471个。虽然会员众多,但分布不均衡,因此分会开始重点关注会员较少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动联系、发展该地区影响力强、号召力大的高校理事,通过加强宣传扩大分会影响力。2021年全年新发展高校会员52个,其中大多分布在以上地区,尽可能让分会工作更全面地覆盖全国。
分会在大力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同时,严格遵照学会的要求,落实监事对分会工作的监督管理。监事列席参加了分会线上线下的工作会议、学术会议,认真审阅会议文件,对工作、活动全程监督,对分会的管理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风险及时提出了建议意见并监督整改完善。监事“事前预防、事中参与、事后总结”保障了分会工作的顺利完成和分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深化学术研究,发挥引领作用
分会一直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组织会员开展学术研究,共享研究成果,为教育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为广大会员开展工作提供支撑服务。
为精确掌握全国高校信息化工作水平,分会在2020年与当时的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联合成立了研究团队,发布了《2020年度高校信息化发展监测指标体系》并面向全国高校开展了数据采集工作,共采集除台湾省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共1183个单位的数据。
2021年,研究团队克服疫情影响,紧密协作,召开了6次线下会议、5次线上会议,审核校对数据,按高校分类统计数据。研究团队还根据指标体系建立了高校信息化发展状态量化计算模型,对各类高校的信息化发展状态数据进行量化计算、统计分析,并编撰发布了《中国高校信息化发展报告(2020)》。该报告于2021年底公开发布,从建设成效、存在问题和发展建议三个维度作了综述。同时,分会还面向省厅、省学会组织提供了基于省内高校数据的数据报告、面向各填报高校提供了各自学校的数据报告,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更好了解全国高校信息化水平发展情况,分会于2021年底启动了新一轮即2021年的数据采集工作。汲取了2020年第一次采集、统计、分析数据的经验,分会调研了填报高校的需求和建议,完善了调研内容和数据采集系统,通过邮件、群通知、各类年会等渠道宣传、动员更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参与,以扩大数据的覆盖面,进一步增强报告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分会将持续开展高校信息化发展监测研究工作,定期发布中国高校信息化年度发展报告,以研判新动向、发掘新观点、阐明新政策、探索新模式、总结新经验、推出新成果,不断丰富、提升、创新高校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三、多种形式办会,打造特色品牌
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分会减少了线下会议,创新了线上交流的多种形式。一是分会主办或指导会员单位主办了线下研讨会4场、线上线下相结合研讨会1场。
二是分会充分发挥信息化专长,尝试采用直播、录播、访谈等形式,举办公益直播栏目——《百家论坛》21期,实现学术交流,百家争鸣。论坛以“共享信息化成果,促进教育创新发展”为宗旨,邀请来自全国各地、各类学校的50位专家围绕“十四五”规划、教育新基建、高校数据治理、校园可视化、超算平台等内容分享工作经验和典型案例,总观看数达39169人次,平均每期在线观看数达1865人次,为屏幕前的观众提供可参考、可借鉴的经验,为帮助企业了解市场、精准服务发挥重要作用。百家论坛品牌在高校信息化领域已深入人心。
教育信息化在高校发挥着越来越举足重轻的作用,时值分会成立三十周年之际,分会深感责任重大,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创新分会服务,以“一个坚持,两条主线,三个贴近,四个常抓不懈”为工作思路,团结全国从事、支持、热爱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同仁,用信息赋能,智慧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