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会资讯
学会资讯
【第56届高博会系列报道之七】第三届“中国大学课程教材报告论坛”在青岛举行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阅读数:797    发布时间:2021-05-25    分享到:

为深入推动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应用及研究,切实提升课程教材质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举办第三届“中国大学课程教材报告论坛”,论坛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探讨发展思路,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和影响。

1621924319708514.jpg

5月22日,第三届“中国大学课程教材报告论坛”在青岛举行,来自全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会代表600余人聆听报告。本次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承办。

1621924349415884.png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监事长孙维杰在致辞中强调,课程和教材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做好内涵建设,把握课程教材改革发展的方向性、质量性、育人性。

1621924368101128.jpg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理事长杨祥通过《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感悟》的报告,分享课程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方法,应通过课程思政实现课程与教材的一体化设计,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高校课程教材体系。

1621924391947698.png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孙晓筠指出,课程教材建设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建设教育强国的奠基工程。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新的历史起点对课程教材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应充分发挥课程教材铸魂育人、固本培元的功能,全面提升课程教材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1621924411205747.png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李向东以“宇宙简史”课程建设的实践为例,深刻阐述课程思政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要求,解决教育根本问题和实现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举措。

清华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王青作题为《课程思政背景下面向未来的课程案例建设》报告时指出,课程思政是一个长期的事业,应以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长远目标,正确引领和规划课程建设,以课程思政作为提质创新的有效方法,指导课程建设。

1621924431909003.png

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南京审计大学副校长董必荣、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胡可先、河海大学教务处处长沈扬、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蒋云赟分别围绕教学改革与高水平教材建设、课程思政与新文科人才培养、基于大学核心课程的新形态系列教材建设、土木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和“社会保险”课程中的思政建设等议题作大会报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秘书长、高教出版社在线课程研发与运营部主任吴博,高等教育出版社高建主持论坛。

“中国大学课程教材报告论坛”举办三届以来,密切联系高等教育实际,深入研讨课程教材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传播交流经验,论坛影响力持续增强。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