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论坛”成功举办(2020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系列报道之三)
11月22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郑州大学联合主办、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博士生论坛”在郑州成功举办。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阎凤桥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教授,郑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杨云香教授出席论坛。大连理工大学张德祥教授,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邬大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陈廷柱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杨颉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赵婷婷教授等作为“2020年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文库”入库作者指导教师代表出席论坛。8位来自高等教育学科、管理学科、经济学科、信息技术学科的博士生分别发言。来自全国高校相关专业博士生160多人参加了论坛。阎凤桥教授、杨云香教授主持论坛。
颁发纪念奖牌
专题报告开始前,举行了“2020年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文库”入库作者及博士生导师代表授牌仪式,姜恩来为入库作者和导师代表颁发纪念牌。
随后,8位博士生围绕研究成果作专题发言。大连理工大学王晓玲梳理了我国高校专业调整的历史进程,分析了高等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生曹文振分析了中国信息管理学院与美国iSchool教育之差异。浙江大学翁默斯利用案例研究方法分析创业型大学与区域创新发展共生机制。上海交通大学江育恒分析了研究型大学社会声誉与各类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李阳以A区预算编制为例,探究了县级政府预算决策过程以及信息流动对决策结果的影响。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生陈瑜分析了学生面对重大疫情这类不确定性情境时型态的不同表现。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谢鑫围绕不同求学动机博士生的差异化培养作专题报告。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陈希围绕富布赖特学者雷德斐尔德的中国之旅作专题报告。
导师报告环节,李立国教授以“组织与制度视野下的大学治理”为题作报告时指出,大学既是学术组织,也是大型社会组织,需要学术治理,也必须依靠科层治理维持运转。大学兼具理性组织与政治组织双重属性,具有非营利性、利益相关性、目标模糊性的特征,受制于外部环境和内部领导决策的影响,使得大学治理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寻求最佳治理模式与治理路径,外部影响力与内部自主办学相互平衡、相互结合的治理方式是最有效的方式 。
参会博士生普遍认为,举办这样多学科的博士生论坛,交流了思想,获得了指导,提高了认识,受益匪浅。希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把这样的学术活动继续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