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振元:高等教育要为动荡不安的世界增添和谐与繁荣—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列表页
高等教育要为动荡不安的世界增添和谐与繁荣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会会长瞿振元在世界大学智库联盟会议上的主旨讲话
三月的北京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来自世界9个国家近100位专家学者齐聚北京,成立全球高校智库联盟,交流各国高等教育治理经验,共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大计,回应人类社会重大关切,憧憬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美好未来。相信这是一次机会难得的相聚,更是一次收获满满的盛会。
环顾我们身处的世界,直面我们身边的社会,我们会看到:这个世界是温馨的,充满希望,但也充满挑战;这个世界是阳光的,国家与国家之间从相互联系走向相互依存,但也危机四伏。“和平与发展”的大势浩浩荡荡,然而动荡、不安甚至战争的阴云须臾也没有离开过我们。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这是40年前邓小平先生对世界发展大形势作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判断。在此之前,中国对世界的认识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邓小平先生看到,世界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在这个基本判断的基础上,中国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去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再次明确,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在肯定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的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这个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也相当突出,常常使人感到一种不安和焦虑,其中一些必然影响全球教育的发展。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包括一些国际组织的资料,看到全球高等教育面临一些共同的挑战,其中特别重要的有如下7个方面:
1.逆全球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世界各国都身处其中,谁也不能自我封闭、独善其身。尽管全球化还需要完善,应当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全球化”方向发展,不可能走回头路。但是,偏偏有人要走回头路。这不仅影响经济,而且影响教育。
2.局部战争。近年来,局部战争几乎没有停止,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有的地方、有的问题还有升温的趋势。
3.文化冲突。各种文化、各种信仰之间的冲突没有减轻,有的地方还有加剧;地缘政治复杂,人口的流动使地缘边界渐趋模糊,差异变得更加明显,各类矛盾陆续凸现。
4.环境恶化。全球变暖和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影响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保持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使CO2排放难以很快下降,难以完全阻止环境恶化。
5.移民。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明显影响,人口迁移将持续增加: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从欠发达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受战争和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难民的产生和大量迁移难以避免。
另外,世界范围对人才的争夺在加剧,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产生各种形式的人才流失。
6.老龄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作为人口最多、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经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55亿,占总人口的17.8%。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健康和教育都提出新的需求。
7.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可能引发未来社会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中国总理李克强曾经说:“当前,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它具有极大的冲击力,正在对人类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作用和影响,将引发未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深刻调整,可能重塑国家竞争力在全球的位置,颠覆现有很多产业的形态、分工和组织方式,实现多领域融通,重构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乃至改变人与世界的关系。这其中既蕴含着重大机遇,但也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未知远大于已知,会带来多方面挑战。”
面对这个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相当突出的现实,很多人在问:这个世界究竟将怎样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将怎样发展?高等教育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
去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确定了中国的外交大政方针,明确表示: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我们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发展将顺此大势,高等教育应当为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增添和谐与繁荣。
为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回应现实存在的各种矛盾和挑战,高等教育应当变革,需要更多开拓,应当强化某些已经存在又符合未来需要的功能,同时,也应积极发展未来需要的新功能。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有如下9个方面:
1.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别敦荣教授的研究表明,21世纪以来,世界高等教育在学规模和毛入学率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增幅远大于20世纪的后30年。现在,全球已有70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全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5.64%,预计2030年达50%。高等教育普及化呈现加快发展的趋势。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要相应增加。
2.进一步消除教育不公平。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不公平性问题也十分突出。这种不公平既表现在国家(地区)之间,一些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80%以上,而另一些则不足10%;也表现在国家(地区)之内,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差距在扩大。同时,民众要求消除教育不公平的呼声日益强烈。要从加大教育投入、调整教育结构、调整社会政策等多方面着手,保证公民不论性别、年龄、种族、肤色、语言、宗教、或社会出身、财产状况而都平等地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包括适应老龄化社会的教育需求。
3.加强价值观教育。要努力培养和造就有助于公民在多元社会中进行社会互动的价值观和态度,“于人之思想中构建和平”。作为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和载体,要着力加强文化认同教育。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依靠教育使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人群族群达到文化理解和民心相通,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4.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在这个迅速变化的世界里,掌握能力比拥有知识更重要。特别要培养学生能够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今天,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这四种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在全球科技进步加速的时代,更加重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人文(STEAM)的教育,这是适应科技进步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要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加快教育教学的革新。
5.强化绿色意识和技能。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国家直至每个个人的共同责任。目前,全世界仍有半数国家的课程内容未明确提及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理念还未普及。因此,在教育领域,亟需强化每个学生的绿色意识,改革教学内容、培养绿色技能,并且加强绿色校园建设、使校园成为绿色环境建设的示范区。
6.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很快。与农业革命增强了人类生存能力、工业革命拓展了人类体力不同,信息革命增强了人类脑力,带来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信息革命对教育的影响尤为深刻,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教、改革学,推动一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革命。网络教育将更大发展,支撑“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优质教育资源更多共享,教育公平更有保障。
7.更多利用脑科学研究成果。脑科学研究进展缓慢“是一个上帝的难题”,困难在于脑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得益于其它重要技术的不断涌现,今天的脑科学正在飞速发展,正在进入深化和成果涌现期。脑科学研究的成果将越来越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是理论解释,更是教学实践。诸如,“大脑两半球功能分工说”“大脑发育关键期说”“多元智力结构说”等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解释一样,脑科学研究的成果必将深刻影响未来。大学的教师尤其要关注这一发展,主动应用脑科学研究成果。
8.改革学校制度。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到来和终身学习理念的确立,包含正规、非正规等各种教育和学习形式,都应得到承认,现有的国家正规学校教育体系将转变为以正规学校为骨架的终身学习体系;面向非正规和非正式教育的国家承认、验证和认证系统,为学习者提供在不同学习体系之间自由转换的机会,使他们的学习成果能够得到承认、验证和认证。与此相应,学校的管理制度乃至学校的形态都将发生改变。对于这种必然发生的趋势,学校要主动进行制度改革。
9.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互学互鉴是促进教育发展提高的捷径。40年前,我们就把派遣留学生作为发展教育科技的一项重大举措。当时邓小平先生说,“我赞成派遣留学生,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为什么要这样派?这是提高我们科学教育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为了建设科技强国。”可以说,我们是教育对外开放的得益者,今天我们是教育对外开放的维护者和促进者。教育开放合作的意义不只是教育本身,而且通过青年学生“更加密切的互动交流,促进对人类各种知识和文化的认知,对各民族现实奋斗和未来愿景的体认,以促进各国学生增进相互了解、树立世界眼光、激发创新灵感,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习近平,2013)。
当然,全球高等教育为了应对共同挑战,为了开拓和发展,为了更多贡献和谐与繁荣,需要高校智库提供更多的智慧和解决方案,需要高校智库之间的更多的合作、交流和共享。
中国人常说一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尽管高等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但方向是清晰的。只要我们团结互助、不舍不弃、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高等教育一定能够为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增添更多的和谐与繁荣,高等教育自身也必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本文系作者于2018年3月24日在世界大学智库联盟会议上的主旨讲话)
(瞿振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会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