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会资讯
学会资讯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暨深化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顺利举办,圆满落下帷幕—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列表页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阅读数:874    发布时间:2015-12-07    分享到:

  

  为了落实教育部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精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于2015年11月14-15日在北京举办“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暨深化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
  会议邀请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办公室王国川常务副主任、绍兴文理学院叶飞帆院长、国家级教学名师,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顾问李学锋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曲克敏博士作了专题报告。全面介绍了推进高等院校明确类型定位和转型路径、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抓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发展机遇、建立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措施及经验。
  绍兴文理学院院长叶飞帆教授,兼任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带头人,教育部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负责人。他以“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路径和方法”为题的报告,首先由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地方本科高校的冲击入手,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的转型难题的症结是专业的实体化问题,即专业僵化、课程体系封闭、学科碎片化、学术资源重复配置。指出提高地方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敏捷性,即快速低成本地对社会需求做出响应的能力,是地方高校成功转型的关键。以绍兴文理学院通过重组基层学术组织、重构课程体系从而向应用型转变为例,阐述说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路径和方法即实施敏捷的高等教育。报告对于转型高校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可操作性,受到与会者的欢迎和好评。
  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办公室王国川常务副主任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他以“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为题所做的报告,首先以农业、电子信息业、旅游业为例,说明目前职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人才需求结构性矛盾依然严重,对招生规模结构和专业结构调整的宏观调控依然必要和重要;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职业素养等离行业企业要求还有很大努力空间;职业教育体系和产业体系同步发展还有很艰巨的任务;政府履责、政策配套完善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保障的关键因素。他具体介绍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与具体举措,包括:打通培养通道、完善高职结构、促进协调发展、提升院校能力、增强办学活力、推进产教融合、完善质量保障、把握定位形成特色。报告讲述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对于应用向本科高校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国家级教学名师李学锋教授就“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 ”专题与大家进行了交流。他介绍了课程体系与课程的几个概念,围绕基于能力本位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模式及CDIO培训大纲、结合本校特点,分析了基于能力本位的应用型本科CDIO课程体系。介绍了通过教学方法、策略、资源等几个板块推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三个关键点,即职业能力培养策略、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资源,并通过具体教学案例对“翻转课堂”进行了深入讲解。报告深入浅出,信息化教学技术的示范性强,受到一致称赞。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曲克敏博士作了题为“现代职业教育五大关系与高校软实力”的报告,围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模式、技术三个要素,阐释了高等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工与学的结合关系、专业性与职业性的融合关系、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整合关系、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关系,从高校的学术文化、课程文化、团队文化、集团文化等方面诠释了高校软实力建设的丰富内涵。报告中互动场面热烈、交流深入。
  围绕“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暨深化教学综合改革”这一专题,学会还将继续举办经验交流会,邀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专题介绍相关经验。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