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会资讯
学会资讯
第54届“高博会”系列报道之二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阅读数:571    发布时间:2019-11-02    分享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国高等教育即将由大众化阶段迈入普及化阶段,人们对高等教育已从“量”的关注转为对“质”的追求,高校教师教学水平决定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成为影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11月1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教师教学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论坛”在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19·秋)期间举行。论坛正式发布“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预发布“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上线“高校学生竞赛与教师发展数据平台”,再次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事业发展部主任吴英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陆国栋、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炜、东北林业大学校长助理宋文龙主持。

2019年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正式发布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教司原司长张大良出席会议并致辞时指出,学会研制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和“大学生竞赛状态数据”,通过客观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以第三方立场的社会评价机制,为各高校促进教师教学发展和提升学生竞赛育人成效提供有力抓手,已逐渐成为高校质量评价和开展教学改革的重要决策依据。通过数据,高校可更清楚自身在教师教学和学生竞赛上的水平,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差距。他强调,高校应牢记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这一项基础性工作;牢记办学之要、立校之本,全力聚焦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牢记评价导向对标发展,切实用好教师评价这个重要抓手,找差距、抓落实、上水平、提质量,在实践中进一步地完善教师教学发展指数和评价体系,推动高校深化改革,努力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张大良致辞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杨燕滨在致辞时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培养创新性人才关键要有创新性教师队伍。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应坚定信念,不断地加强师德修养,坚持做“四有”好老师;要开阔视野,勇于创新,走出教育的舒适区,积极吸纳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最前沿的科技成果;要勇于实践,知行合一,深入地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现象、新变化,增强教育教学改革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时效性;要创造条件,优化环境,健全教师教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发高校教师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的活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王小梅代表专家工作组发布“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和“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共计22个榜单。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浙江大学陆国栋教授代表专家工作组详细解读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模型开发过程和应用情况。
  论坛同期举办专题报告与研讨活动。武汉大学副校长吴平、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丁晓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杨欣斌校长、东北林业大学校长助理宋文龙、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孙华、杭州简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晓娟等20余名嘉宾就如何在教师教学发展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科学评价教师教学、如何助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及“双创”与竞赛管理等内容分享了宝贵经验。整场论坛内容精彩纷呈,引起500余名与会教师强烈共鸣。

 


  附件:
  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TOP20)
  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TOP20)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