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主论坛(二)
11月15日上午,“201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暨学术年会”继续举行,有9位嘉宾在论坛上做了主旨报告。
黑龙江省教育厅原厅长张永洲主持论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王小梅副秘书长主持论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教育厅原厅长张永洲和学会王小梅副秘书长主持了论坛。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炜教授做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炜教授在“基于素质教育框架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集成”的报告中提到:第一,素质教育与今天论坛主题密切相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素质教育作为今后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第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在素质教育的框架下走向集成。大学理念对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有重大影响。通识教育的内涵和具体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是演变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非非此即彼、相互对垒的问题。二战后哈佛大学委员会就提出来,通识教育有重要位置,但是专业教育不可偏废,要将二者结合起来,按照一定的比例来相互依赖。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执中守正、折中致和、兼容并蓄、因时制宜,而且要从相互排斥到相互吸引、相互借鉴等等。最后可能就是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在素质教育的框架下进行集成,同时二者当中还有一个交叉部分,趋势一直不断,不同历史时期融合的内容有所不同。第三,中国话语体系问题。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破除学术话语权长期被西方垄断的局面,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评价标准和研究话语体系。在素质教育方面,话语体系的缺失表现就是试图以通识教育替代素质教育。
瑞典隆德大学托马斯·奥尔森教授做报告
瑞典隆德大学托马斯·奥尔森教授做了“评估和奖励优秀的大学教学--从瑞典的角度体验”的报告,从关于如何做一个好老师,如何搞好教学,如何重视教学,如何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分享了瑞典大学的经验。托马斯?奥尔森认为大学教师应是学者型的教师,所谓学者型的教师,即老师是第一个职责,与此同时将教学视为一种职业。学术和学问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的学问,是基于教学,而又超越教学。托马斯?奥尔森介绍了隆德大学所实施的教学法能力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的最中间是教学实践。老师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观察、观测,辅助学生进行学习,特别强调教学的观察和学习的观察。学校几年来持续对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奖励,效果很好。
四川大学副校长步宏教授做报告
四川大学副校长步宏教授做了“四川大学设立‘卓越教学奖’的理念与实践”的专题报告,分享了四川大学在教学工作中怎样调动老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有自我实现感和事业追求。其中设立卓越教学奖是一个实践了很多年有效的教学方法。每年学校评选任课教师的前20%进行奖励,加上单项奖和学校奖,资金总量有800多万。利用校友捐款设立卓越教学奖,评选和鼓励师德高尚、学术和教学双卓越的教师,首先就是对教书育人的承认,其次是教学文化的逐步形成,这也是川大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