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资讯
瞿振元:在2015年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协作组会暨第四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表彰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踊跃参加本次会议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对大连理工大学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及所提供的热情周到的服务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协作组组长邬大光教授和协作组秘书处的同志们,对本次会议的精心组织表示感谢!
借此机会,我向大家报告一下本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评选的基本情况。
十年前,在学会特别是周远清会长、潘懋元先生等老同志的积极推动下,2004年4月以教育部办公厅的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建设的意见》(教高会厅[2004]1号)。在这一文件精神的推动下,全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健全,条件保障不断完善,群众性高等教育研究空前活跃,研究水平明显提高。
2014年是这一文件颁布10周年,为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更好地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服务,提升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质量,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能力建设,学会于2014年9月启动了第四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评选活动。在学会秘书处的具体组织下,评选工作坚持“公正、公平,保证质量,好中选优”的原则,于2015年2月经专家委员会综合评议并会议投票,评选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等56家单位为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在此,我们对获得第四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单位表示衷心的祝贺!
本次评出来的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彰显,研究能力有所提升、影响不断扩大
近年来,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强化了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为高等教育宏观决策服务、为区域发展服务和学校自身发展服务的功能,努力成为探索教育规律、创新教育理论的“思想库”,成为提出政策建议、服务教育决策的“智囊团”,成为服务基层教育改革实践的“设计师”,成为引导教育舆论、更新教育观念、推动教育改革的生力军。
从本次评选出的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所承担的课题和获奖情况来看:一是积极主动为教育行政部门服务,完成了一批调研报告、政策建议报告;二是积极主动为所在省市或高等院校改革与发展服务,完成所在地方或院校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或方案;三是积极主动为推动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组织了群众性的高教研究课题申报活动和研究成果的评选、表彰活动,召开了学术报告会、专题研讨会等,有力地推动了群众性的高教研究活动的开展;四是相当一部分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承担了相关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和教学任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培养质量,同时,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规模也在稳步增长。
二、研究机构的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实力不断提升
一方面表现为大部分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形成了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结构比较合理的研究队伍,并体现出理论研究人员、管理工作者和一线教师“三结合”,老中青“三结合”的结构特色。在第四届受表彰的56个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中专职人数677人,平均每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专职人数为13人左右;相对稳定的兼职人数662人,也是平均13人左右。新进的高等教育研究专职人员,大都具有博士学位。兼职人员大都以具有丰富教学和管理经验的教授为主。
另一个方面表现在,第四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较前三届相比,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必要研究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其中之一就是经费有了较大提高。第四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2013年经费总额为7637万元,平均每家研究机构140万元。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更是高达986万元。
三、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之间以及与境外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方面,在全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协作组的推动下,各研究机构之间加强联系、开展合作,协同研究,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过去由于分散孤立研究所造成的信息闭塞、低水平重复、效率不高等问题;另一方面,在提升高等教育研究国际化水平方面,受表彰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作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探索。其中一些机构承担了有关国际组织的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参与或设立了国际高等教育合作组织,与境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联合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就全球高等教育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研讨交流,同时向国际高等教育同行宣传推介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等等。从第四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评选结果来看,像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研究院等在这些方面都做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合作研究成果。
这种对内与对外的合作、沟通、交流,汇聚成一股力量,共同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实力与水平,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此,需要补充的是,此次申报的材料总体水平比往届都有了提高,拿下谁来都舍不得。但为了保证评选工作的高水准、体现代表性,只能好中选优。并且,强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把拟评为优秀机构的,不仅要纵向排队,更要放到同类院校中比较,同时在考虑全面综合的同时也兼顾了研究机构的特色发展。当然,为了推动全国高教研究机构整体水平的提高,在评选中也考虑了省市区的平衡、适当照顾了高职院校和民办院校等“弱势群体”。没有评上优秀的,并不意味着取得的成绩不大,或者成绩没被承认。可能只是在某方面相对而言还有一些不足,或与同类院校的高教研究机构相比,不如别人进步大;已经评为优秀的,也不是尽善尽美、也有不足,需要改进和加强。总之,还要大家一起努力,争取取得新的进步。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踊跃参加本次会议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对大连理工大学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及所提供的热情周到的服务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协作组组长邬大光教授和协作组秘书处的同志们,对本次会议的精心组织表示感谢!
借此机会,我向大家报告一下本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评选的基本情况。
十年前,在学会特别是周远清会长、潘懋元先生等老同志的积极推动下,2004年4月以教育部办公厅的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建设的意见》(教高会厅[2004]1号)。在这一文件精神的推动下,全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健全,条件保障不断完善,群众性高等教育研究空前活跃,研究水平明显提高。
2014年是这一文件颁布10周年,为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更好地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服务,提升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质量,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能力建设,学会于2014年9月启动了第四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评选活动。在学会秘书处的具体组织下,评选工作坚持“公正、公平,保证质量,好中选优”的原则,于2015年2月经专家委员会综合评议并会议投票,评选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等56家单位为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在此,我们对获得第四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单位表示衷心的祝贺!
本次评出来的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彰显,研究能力有所提升、影响不断扩大
近年来,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强化了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为高等教育宏观决策服务、为区域发展服务和学校自身发展服务的功能,努力成为探索教育规律、创新教育理论的“思想库”,成为提出政策建议、服务教育决策的“智囊团”,成为服务基层教育改革实践的“设计师”,成为引导教育舆论、更新教育观念、推动教育改革的生力军。
从本次评选出的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所承担的课题和获奖情况来看:一是积极主动为教育行政部门服务,完成了一批调研报告、政策建议报告;二是积极主动为所在省市或高等院校改革与发展服务,完成所在地方或院校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或方案;三是积极主动为推动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组织了群众性的高教研究课题申报活动和研究成果的评选、表彰活动,召开了学术报告会、专题研讨会等,有力地推动了群众性的高教研究活动的开展;四是相当一部分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承担了相关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和教学任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培养质量,同时,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规模也在稳步增长。
二、研究机构的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实力不断提升
一方面表现为大部分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形成了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结构比较合理的研究队伍,并体现出理论研究人员、管理工作者和一线教师“三结合”,老中青“三结合”的结构特色。在第四届受表彰的56个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中专职人数677人,平均每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专职人数为13人左右;相对稳定的兼职人数662人,也是平均13人左右。新进的高等教育研究专职人员,大都具有博士学位。兼职人员大都以具有丰富教学和管理经验的教授为主。
另一个方面表现在,第四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较前三届相比,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必要研究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其中之一就是经费有了较大提高。第四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2013年经费总额为7637万元,平均每家研究机构140万元。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更是高达986万元。
三、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之间以及与境外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方面,在全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协作组的推动下,各研究机构之间加强联系、开展合作,协同研究,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过去由于分散孤立研究所造成的信息闭塞、低水平重复、效率不高等问题;另一方面,在提升高等教育研究国际化水平方面,受表彰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作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探索。其中一些机构承担了有关国际组织的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参与或设立了国际高等教育合作组织,与境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联合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就全球高等教育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研讨交流,同时向国际高等教育同行宣传推介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等等。从第四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评选结果来看,像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研究院等在这些方面都做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合作研究成果。
这种对内与对外的合作、沟通、交流,汇聚成一股力量,共同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实力与水平,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此,需要补充的是,此次申报的材料总体水平比往届都有了提高,拿下谁来都舍不得。但为了保证评选工作的高水准、体现代表性,只能好中选优。并且,强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把拟评为优秀机构的,不仅要纵向排队,更要放到同类院校中比较,同时在考虑全面综合的同时也兼顾了研究机构的特色发展。当然,为了推动全国高教研究机构整体水平的提高,在评选中也考虑了省市区的平衡、适当照顾了高职院校和民办院校等“弱势群体”。没有评上优秀的,并不意味着取得的成绩不大,或者成绩没被承认。可能只是在某方面相对而言还有一些不足,或与同类院校的高教研究机构相比,不如别人进步大;已经评为优秀的,也不是尽善尽美、也有不足,需要改进和加强。总之,还要大家一起努力,争取取得新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