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重大攻关和重点调研课题起好步、开好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重大重点课题开题会综述
为贯彻落实“学术立会、服务兴会、规范办会”的办会理念和原则,坚持为高等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服务、为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实践服务、为繁荣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服务的方向,在大范围深层次了解教育部有关司局、学会分支机构、广大理事单位及高等教育战线的研究需求的基础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研究制定了“十三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增加了重大攻关项目申请答辩等严格评审环节,并在开题、中期和结题的三个时间节点,统一组织专家参加检查,同时大幅度增加了经费资助力度。
2016年11月22-26日,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召开了立项的重大重点规划课题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会上瞿振元会长讲话强调指出,重大攻关课题和重点调研课题都是高级别的项目,切不可重立项、轻研究,草率了事。希望课题组负责人认真思考“怎样做好课题研究”这一重要问题,认真开展课题研究;组织好科研团队,充分调动课题组成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课题组各成员的作用,做好相关研究工作。
开题报告会上,36项重大攻关课题和重点调研课题的负责人,详细报告了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路径方法、组织措施及步骤计划,15位评议专家在听取各课题项目的研究方案报告后,提出了改进完善的建设性意见。
日前,本着突出问题导向、力求学理支撑、侧重经验集成、整合团队合作、注重成果推广的原则,各课题组陆续完成了开题报告的修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以下简称规划课题)研究起好步、开好局已现端倪。
一、规划课题及其负责人体现了强烈的使命性和高度的责任感
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批准立项的11项重大攻关课题、25项重点调研课题,既有针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前瞻性研究,又有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综合性、实证性研究。大部分课题由学会副会长、分会理事长、高校党委书记、高校院士校长领衔承担。他们领衔的研究课题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研究思路开阔清晰,研究重点难点及对策明确。他们在开题报告会上的严肃认真态度,展显了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度的使命意识。
1.“一带一路”国家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汇编具有开创性
“一带一路”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项目,由中国高教学会副会长、原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德祥教授领衔承担。项目组将逐一整理“一带一路”沿线80个国家地区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政策法规,系统编译、评介并出版。这项研究在国内高等教育界属于一项开拓性研究,有助于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开题会正值张德祥教授爱人重病期间,他召回外地工作的孩子到医院照顾,自己专程赶到北京参会。开题报告后,他还认真听取了其他重大攻关课题的开题报告,其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作风令人肃然起敬。
2.“中国制造2025”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具有显著的前瞻性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院士领衔承担的“‘中国制造2025’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课题,重点研究适应“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别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要求、培养策略、人才特征、培养模式、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实践体系、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等,并计划开设试点班进行实证性研究。周校长领衔的课题虽仅列为重点调研项目,但是他强调“强国先强人、强人先强心”的思想理念、力争在“办大学在于办特色”的实践中推进项目研究的严肃态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邹晓东教授承担的重大攻关课题,针对现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专业委员会各会员单位共同参与,重点研究加快培养和造就工程科技人才的改革举措,特别是具有“整体思维能力”的系统工程师培养、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
上海机电学院副校长杨若凡教授领衔承担的重大攻关课题,将在对课堂教学质量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从“教”和“学”两个层面,以及“教学期待、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三个维度,探讨应用技术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标准,并力求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学校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3.“健康中国”战略与医学人才培养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长远性
从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高度,研究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具有重要现实和历史意义。第三军医大学原校长罗长坤教授领衔承担的该课题,在对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及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力图建立医学人才能力指标体系,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系统性医学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及考核体系。
复旦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汪玲教授领衔承担的重大攻关课题,将在已经取得一系列教改实践项目成果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医教协同深化院校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学理支撑,并对“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和“继续医学教育”进行补充研究,最终完成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研究。
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郭清教授领衔承担的重点调研课题,将以健康服务与管理的社会需求为切入点,探索相关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健康服务与管理类专业建设标准》,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团队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对人才培养进行指导。
4.关注“立德树人”推进素质教育研究具有人才培养的根本性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素质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李和章教授领衔承担的重大攻关课题,从多个维度分析素质教育的思想内涵、大学素质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外部关系以及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历史时期素质教育的主题与实施路径等,从而尝试建立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思想体系。素质教育分会秘书长庞海芍教授承担的重点调研课题,将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从4个方面总结中国高校素质教育实践的成效与问题、经验与规律。
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陈流汀教授领衔的“大学生人生教育理论与实践系统研究”重点调研课题,针对青年大学生正值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和关键时期,以及面临人生课题、人生选择、人生矛盾最多阶段的实际,全面开展人生教育改革实践。研究将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高校对大学生人生教育现状开展抽样调查,查找存在的问题,总结现有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教训,构建大学生人生教育内容体系。陈流汀教授的研究团队还全程听取了上海片区的全部开题报告,学习精神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二、规划课题回应高教改革需求,注重实践问题导向
开题报告情况表明,绝大部分研究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意识,注重学理支撑及实践经验总结,研究路径及方法科学严谨。
1.推进“互联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具有时代的迫切性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理事长、教育部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杨祥研究员领衔承担的重大攻关课题,力求通过项目研究,从互联网+课程的视角,针对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基础课各具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联合相关优势学科的有关高校进行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建成同一基础课程可同时满足数百所高校教学需要的在线开放课程群。
中国高教学会副会长、原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张永洲领衔承担的重大攻关课题,力求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省域内“学习中心”教学共享平台为依托,研究建设融网络与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教学与学习过程为一体的在线开放课程,推进全省高校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分会秘书长吴博和华中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卢子洲教授联合领衔承担的重点调研课题,基于高校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改经验,对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高校课堂与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数字资源建设与利用,以及高校支持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保障机制等进行研究。
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技术系系主任刘永贵教授领衔的重点调研课题,针对在线开放课程学分制改革的现实需求,重点研究我国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学分制实践现状、主要困难、经验案例等。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教授领衔承担的重大攻关课题,重点以大数据管理为基础,研究支持教学改革政策、教师教学评价体系、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师教学培训、学习及教书育人环境等方面的系统综合评价模型,探索“构建指标—课堂试点—数据采集—状态评测—反馈改进”的课堂教学模式。
2.推进“深度融合”系列教学综合改革研究表现出特有的实践性
在力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学会着力推进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科学研究与教学育人的深度融合”,以及双创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素质教育实践研究。中南大学田庆华副教授领衔承担的重点调研课题,在校长支持下整合了全校之力,以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研究与实践为切入点,力求将科研强势变为教学质量的有力支撑,推进理论教学回归工程实践,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校企合作实效性、工程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评价等教学综合改革问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务处长刘波教授领衔的重点调研课题,重点关注高校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问题,将围绕让学生早进科研团队获得“巅峰体验”问题,对高校科研与教学关系现状、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制度保障,以及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效果的评价机制进行深度调研。
中山大学纪红兵教授承担的重大攻关课题,聚焦国家创新创业发展,以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实践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研究人才,为国家科技进步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为社会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企业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武昌理工学院院长赵作斌教授领衔承担的重大攻关课题,围绕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总目标,通过模型构建,研究影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开展基于“开发·内化·创新”教学模式的对比试验,重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保证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3. 逐步扩大高校信息公开专题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高校信息公开的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急需进行跟踪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中有3项课题对高校信息公开问题进行研究。中国高教学会秘书长康凯领衔承担的重点调研课题,从监测的角度对高校信息公开和公开信息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课题将既注重各高校信息公开的总体性,也兼顾各单项指标测评,依据监测数据形成年度测评总报告,同时形成多个单项监测报告。
陕西高教学会秘书长姚聪莉教授承担的重点调研课题,以西部高校为研究对象,围绕各省、市、区内本科普通高校的信息公开内容、信息公开途径、信息公开制度、信息公开效果、信息公开组织保障等进行深入研究,结合《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构建“西部高校信息公开指数”,形成西部高校信息公开情况调研报告和监测体系。湖南师范大学刘叶云教授的重点调研课题,着重探讨在信息不对称前提下,如何为高校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真实的信息,实现社会、高校、学生的“共赢”,为政府教育投资和教育资源配置等决策提供参考。
三、注重科学方法与团队协作,成果应用前景良好
开题报告表明,研究课题都能够做到注重实证研究、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专家访谈、比较研究、行动研究、文本分析以及多学科研究等研究方法,部分课题组在方法上还力求创新有突破。
邹晓东教授课题组在2025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标准部分,采用了内容分析法、结构化案例分析法、专家焦点法和层次分析法。朱红教授引入分层线性模型(HLM)来分析院校特征对本科生科研参与、学习能力发展差异的作用,采用倾向性匹配得分分析对本科生科研参与影响的因素、以及本科生科研参与对学业表现的影响效果。刘叶云教授在分析现有《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存在的问题时,运用了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等数理分析方法。郑庆华教授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与专家人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采集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等数据。赵淑梅研究员在民办高校办学机制的调查研究中采用DIM方法(决策方法)来构建办学机制的整体架构。
学会“十三五”科研规划项目,继续坚持提倡和鼓励大团队协作研究的特色。为此特别面向各分支机构设立了13项重点调研专项课题。调研内容涉及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大学生发展机制、大学生人生教育现状、公共关系学专业教育现状、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现状、档案信息化现状、高校筹款工作、民办高校办学机制、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型大学理科生科研参与现状、来华留学教育现状、自学考试学分银行建设以及残疾人创业孵化机制等。
这些课题大部分是举分会组织之力,联合大批会员单位参与调研工作,不仅开创了分支机构支持重点调研项目的先例,而且开创了教学研究分会与信息化分会之间协同合作调研的先例。在开题报告会之前,大部分分支机构专门召集课题组研讨会,完善课题方案,推进课题研究。如,教学分会、信息化分会、实验室管理分会、中外合作办学分会、自学考试分会等。开题报告表明,学会分支机构学术研究水平整体上均有明显提高。
重大攻关项目绝大部分都是联合一批高校相关领域同志们共同参与。张德祥同志领衔“一带一路”国家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文件汇编项目,为克服文本收集、多语种翻译等四大难题,项目组准备联合一批高校的同志,分六个工作组同时推进。同时落实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万元经费支持,20本汇编将陆续出版。杨祥同志领衔的“‘互联网+’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的创新与实践”研究项目,将调动100多所高校、1000多教师参与研究及实践,通过凝聚共识、凝聚特色,力争完成高等学校主要公共课的在线课程群建设。杨若凡同志领衔的提高高效课堂质量研究项目,将联合6所应用技术大学,集中针对应用技术大学课堂教学特点展开教学学术研究,力争取得可以向应用技术大学教学改革实践推广的研究成果。
少数重点调研课题由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或一线教师承担,在课题设计和开题前,他们积极与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沟通联络,在学校的支持下,整合研究资源,保障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如,中国矿业大学刘波教授课题组、中南大学田庆华教授课题组等。他们的研究成果,将首先引领本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实践,很可能培育出优秀教学改革成果。
四、评审专家认真审议,助推重大重点课题成功开题
学会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重大、重点课题的开题工作,瞿振元会长参加了开题会并亲自担任开题专家组组长。15位审议专家由学会领导、学术委员会部分委员、秘书处领导及高教研究领域的专家组成,包括瞿振元、张伟江、范文曜、陈浩、杨德广、康凯、叶之红、阎光才、叶志明、李亚东、秦惠民、马陆亭、刘贵华、阎凤桥、赵婷婷等。在三天的开题会上,专家们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各重大重点项目的开题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
开题报告情况表明,绝大部分课题项目组及时按照立项评审的专家意见修改完善了开题报告,审议专家对此给与了高度评价。同时,在认真审读和听取开题报告后,针对各课题研究重点难点的把握、拟采取方式方法的适切性以及研究计划中仍存在的问题,给予了中肯的改进建议。各课题负责人表示受益匪浅,进一步清晰了研究重点及思路。主要专家建议如下:
1.关于重大攻关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建议
战略性研究要体现时代性和前瞻性,不仅要把事实说清楚,还要对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对策建议不仅要考虑未来某一个时间结点,还要考虑这个结点之后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主要政策建议要简明扼要,便于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参考。
研究内容要注意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突出研究特色,不要面面俱到,需要聚焦;对老问题的研究要说出新思想、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找出新经验;研究时间不宜过长,应尽量体现“全新快”的特点。
研究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理论依据一定要有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加以支撑;要做一些规律性的研究和提炼,不要做成具体工作经验的积累总结和探索,这样才具有推广价值;研究要有国际比较,找出差距发现经验,提出满足国家战略新要求的对策措施;可进一步建立校际间的广泛合作,发挥学会组织优势,实现成果共享。
在研究质量问题时,要研究质量要素、学科专业的现实针对性、课程结构的创新性、实践教学的特色,特别要关注教师质量。研究所形成的成果可以转化为讲座、课堂教学的内容,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
2.关于重点调研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建议
调研课题要有明确的问题针对性,研究目标要集中一些,注意避免大范围地泛泛而谈。调研的主题要和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改革发展结合起来,研究要有利于政策环境的改善,要把梳理问题和政策调整结合起来。研究要注意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色及不同类型学校的特色,国外的理论、标准可以借鉴,但要选择性地参考。调研课题重在调研,要通过调查研究把问题不断分解到根源深处,是要切实走进一线教职员工及学生中间,通过扎实地访谈发现更多的研究问题。不要单纯地为收集数据而做问卷,问卷调查首先要服从于所研究问题的深层次挖掘。要理清问卷调查聚焦的问题、基本的维度,要聚焦若干个典型问题进行深度调研。
实证研究、个案研究重在总结经验,但不是经验的简单归纳,要找出规律性问题,多角度地提炼出多种模式,说明不同模式可以在什么条件下、什么范围内推广,并提出推广实践的具体建议和措施。可探讨将许多案例整合为课程资源,应用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项目之中。课题研究时间跨度不要太长,一般为两年。
调研课题也需要架构严密的逻辑结构,力争形成一个框架,不要做简单的问题堆砌。教学质量研究要通过分析传统范式的局限性,深入研究新型范式的创新实践要素,尽可能体现出研究的味道,力争从理论高度提炼出新的观点。
评价专题的研究不能局限于高校内部评价,要对学生毕业后的情况跟踪调查,深度关注社会评价;研究出的评价指标要有推广应用价值,要具有可操作性,争取为高校改革实践提供可实施的标准模型。
3.重大重点规划课题都要确保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课题的研究标题要与研究内容相符,涉及的概念要明确界定,语言表述要准确,尽量减少“构建体系”之类大字眼,显得太宽太大,不够严谨。
访谈和问卷的样本量要明确,课题负责人可借助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分支机构的平台,开展全面系统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样本和数据要对应,为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由多个分会、多个学校、多名专家联合开展的调研课题,形式很好,但要注意统筹安排、统一思想、协调步骤,形成力量优势,防止分散失效。
对改革进展及其成效的调研,不能做主观判断,要结合实际情况得出结论。调研成果重在形成调研报告,或作为实践案例进行推广,不必拘泥于发表论文。
此次开题会不只是一次课题研究的汇报会,更是专家与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相互启发的研讨会。通过这种方式,强化课题过程管理,对提高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各课题负责人普遍反应开题会对课题下一步研究帮助很大。
开题报告会同期,学会秘书处学术部为促进各课题负责人相互学习密切合作,专门建立了保持日常联络的微信群,在开题过程中不断将专家建议及好的汇报材料上传到微信群中,供大家参考借鉴。在此后的研究中,微信群还发挥了沟通联络、共享资源、解惑答疑的作用,为研究工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这是继学会秘书处学术部刚刚获得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的“全国教育科研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之后的又一项创新之举。期待我们的学术管理服务助推“十三五”科研规划课题取得优秀成果,为教育科研事业大繁荣大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