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博会”资讯
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兴国之举,强军之策。中国高校因其独特优势,在实施该项战略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0月19日,在中国高等教育军民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近百所军事院校、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300余人,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本次论坛是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18年·秋)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四川省教育厅主办,西南科技大学承办,四川新型智库“军民融合发展研究智库”与四川军民融合战略研究中心提供支持。
论坛现场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民委原副部长级专职委员管培俊、教育部科技司副巡视员李渝红出席会议并致辞。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中共四川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许州、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姜亚军、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陈永灿等领导、专家出席论坛。论坛由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尚丽平主持。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民委原副部长级专职委员管培俊致辞
管培俊副会长指出,高等教育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中负有重要使命,是军民融合无可替代的主要枢纽和动力源。服务国家战略,既是责任,也是机遇。高等学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 主动融入军民融合发展,全力以赴支持服务军民融合战略,通过人才培养合作、基础研究、科研协同创新、“双一流”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等渠道实现军民融合协同发展的使命。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作主题报告
张炜书记以“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指导,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题,详细介绍了军民融合的发展过程及西北工业大学的相关做法。
教育部科技司副巡视员李渝红致辞
李渝红副巡视员提出五点希望:一是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意识;二是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三是提升能力,加强前沿创新;四是协同创新,促进成果转化;五是建设队伍,加快“双一流”建设。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姜亚军作主题报告
姜亚军副厅长以“四川省高等教育军民融合全面发展创新改革试验成果”为题,介绍了四川省在重点推进军民融合领域学科体系建设、相关专业建设、平台建设、协同创新、教育资源深度融合、高端技能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做法。
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陈永灿作主题报告
陈永灿书记以“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服务军民融合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题,介绍了西南科技大学在军民融合协同育人方面的创新与实践、服务军民融合发展的特色优势与创新,以及新时期学校的发展思路与奋斗目标。
同济大学军民融合管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郭世贞作主题报告
郭世贞院长以“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理论体系的一点思考”为题,分析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理论体系的客观必然性、内容构成和对策建议。
军事科学院评估论证中心主任游光荣作主题报告
游光荣主任以“推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学科建设的调研与思考”为题作报告。他认为,国防经济学是研究军民融合发展的主干学科、在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中应强化国防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并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学科的建议。
陆军勤务学院教授方正起作主题报告
方正起教授以“军民融合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为题,分析了建设军民融合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政策建议。
武警后勤学院教授谢茜作主题报告
谢茜教授以“大力推进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战略工程”为题,介绍了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当前军民融合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加快构建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
圆桌论坛与会领导、专家合影
圆桌论坛上,西南科技大学校长董发勤教授认为,军民融合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人才培养,作为地方高校,要充分用好自己在国家高等教育大格局中的功能定位,培养军民融合人才。首届中国国防经济学年度人物、国防经济学家、国防大学的杜人淮教授认为,创建军民融合发展学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在此过程中,必须解决研究对象、学科归属和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等一系列问题。国防科技大学曾立教授认为,军队高等教育院校要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三个方面入手,做好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主任研究员路辉认为,我国已初步形成军民融合发展体系,基础领域军民资源共享体系、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军民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社会化体系、国防工业体系,以及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已经建立。北京理工大学军民融合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何海燕认为,高校应从世情、国情、业情、教情这“四情”出发,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来进行军民融合发展布局,既对未来科学有前沿预判性的考量,又要脚踏中国的现实土地,直面挑战,夯实基础,完善结构,为富国强军贡献力量。《军事经济研究》杂志主编、陆军勤务学院马惠军教授认为创新军事人才教育的军民融合理念,运用国民教育的资源来培育军事人才,要按照市场来实现资源配置、人才配置,树立人才有价理念,同时要进行统筹机制设计,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军事人才培育的军民融合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