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会大学习】刘建军:推动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更好地为伟大的民族复兴服务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体现了我们党高度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高度自觉。决议中的“十个明确”更是高度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这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其内涵之深邃、内容之丰富,必将对我国高校的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外国文学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中国的之日起,就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相连。从1840年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开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处在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先贤志士,就开始了“中国应该走什么样道路才能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历史之问。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则开始了科学地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阶段。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第一步要走“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之路”,让中国人民首先“站起来”。这样,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第二个三十年,这是第一步走和第二步走的交替阶段,即我们过去常说的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为此,我们既可以将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看成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延续时期,也可以将其看成是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前导时期。但将其作为主要任务明确提出则是在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开始自觉地走向了现代化征程的第二步。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物质文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开始“富起来”了。2009年以后,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号召,我们开始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走的伟大历史征程。这一步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富强、文明、科学、民主、自由、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可以说,“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进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这也从根本上规定着外国文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应该说,正是在马克思主义进入华夏思想界,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引进和汲取外国文化、尤其是外国文学中有益成分,使中国的文学领域出现了全新的面貌。
为此,我们外国文学专委会,将带领全体会员,深入学习和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的正确价值导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开创中国外国文学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刘建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