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艾尔弗雷德·布鲁姆:通识博雅教育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意义

“2020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系列报道

本文系作者在“主论坛”上的报告摘编

1614675614350863.png

昆山杜克大学常务副校长

艾尔弗雷德·布鲁姆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2020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也很高兴与大家讨论关于通识博雅教育(Liberal Arts)的发展演变与改革创新问题。

通识博雅教育起源于美国,其初衷是提供一个比欧洲教育模式更为广泛的本科教育。在欧洲教育模式中,学生大多在中学阶段已经有了人文社科或者自然科学的学科划分,进入大学后,他们将在对应的学科领域继续学习深造。与之不同的是,通识博雅教育不要求学生在中学时期预先专攻某一学科领域,而要求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前两年涉足不同的学科领域,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以及近些年兴起的艺术等领域。直到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学生才选定一个或多个专业,并在余下时间里专攻该专业学习。这种教育模式的理念是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基础学科学习经历,帮助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了解更多背景信息。此外,这种教育模式还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之余,从人类文明和多样性思维中汲取真知,发现生活的灵感和乐趣。由于这种教育理念所体现出的价值和作用,通识博雅教育在美国本科教育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随着全球化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通识博雅教育必须关注以下问题:这种结合单一学科专业学习和广博多学科体验的通识博雅教育模式是否已经足够?是否能够让公民和领导人具备充分应对世界全球化的能力?是否能够让学生对于自己所在的社区、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一种归属感?是否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影响世界全球化的因素,并提前做好应对复杂问题和平衡价值观冲突的准备?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在追寻自我价值的同时,在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以及多种意识形态共存的环境中寻求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否能让学生认识到人们在认知、语言、情感上的相同点,对安全、友谊和稳定的共同需求,对快乐和美好的追求以及对公平、成就、机遇和意义的一致渴求?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在认识到这些人类共性的基础上,建立相互理解和信任、追求共同目标的合作关系,以弥合这个分裂的世界?

我相信,高等教育如果要在促进人类历史建设性发展的历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就必须培养学生全球化的视野和能力,建立对人类共性的认知。如果没有高等教育的推动和指引,其他社会机构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好消息是,高等教育以此为目标,且同时兼具其他方面的功能与作用,是能够胜任这一历史任务的。我曾亲眼见证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的发展,这所由纽约大学和阿布扎比政府共同创建的大学在过去十年的建设过程中,在培养具备全球化视野和能力的人才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如果你恰好认识该校任何一名毕业生,我相信你也会同意我的观点。

在我看来,昆山杜克大学的情况与之相同,其是由美国杜克大学、中国武汉大学和昆山市政府共同创建的中美合作大学。昆山杜克大学不仅是中美合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重要的是,它所倡导和施行的创新型通识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模式,为培养下一代青年领袖所需的全球意识和胜任力奠定了基础。

我深信,中国与美国在本科教育领域将继续共同致力于增进相互理解,把美国通识博雅教育长期积淀下来的宝贵经验与中国文化、教育等相结合,共同创建一种不仅适应全球化时代,更是全球化时代不可或缺的通识博雅教育。谢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