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大中小学校长学者共聚一堂,研讨素质教育衔接与联动

 http://case.bit.edu.cn/mediaDir/images/content/2018-03/20180309064513551774.jpg

“大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研讨会会场

       

        2018年3月3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教育家》杂志联合举办的“大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研讨会在北京理工大学成功举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顾问 西安交通大学原副校长于德弘、上海大学原副校长叶志明、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秘书长庞海芍、教育家杂志副总编姜乃强、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杨建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晨、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侯定凯、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副书记王晶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中校长李蓓、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学副校长王春凯、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教科研中心主任张康军、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王越人、广州南沙区金隆小学校长李明秋、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科研室主任赵文安,以及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张忠廉教授、教育学研究生代表共30余人参与了本次研讨会。

 

http://case.bit.edu.cn/mediaDir/images/content/2018-03/20180309064733865896.jpg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秘书长庞海芍主持研讨会

       

         研讨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秘书长庞海芍主持。庞海芍对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她认为,八十年代以来,素质教育像一条红线贯穿人才培养改革。我国素质教育的起源可追溯到邓小平在1985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提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随后在1994年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大会形成了素质教育的概念,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大会,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改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出了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员令。2010年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再次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实施素质教育二三十年以来成效巨大,引发了教育理念、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巨大变革。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庞海芍秘书长指出,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巨大变化,发展素质教育必须高度关注大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问题,希望利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分会这一平台,推进研究工作。

 

http://case.bit.edu.cn/mediaDir/images/content/2018-03/20180309064853129944.jpg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顾问于德弘

       

        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顾问于德弘用“意义深远、任务艰巨、重在探索、贵在坚持”十六个字表达了对研究大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这一命题的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研究和推进素质教育是“利在民族,功在千秋”,大到探索人类发展的核心问题,小到一个孩子的具体成长问题。素质教育的衔接问题需要进行不断探索,且最重要的是要长期坚持。于校长强调要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要做好分段实施、上下衔接、分段要求;要统筹资源、分工合作、共建平台;要进行立项,高校要发挥主体作用,统筹中学、小学进行研究。

 

http://case.bit.edu.cn/mediaDir/images/content/2018-03/20180309064950072005.jpg

  

 

        上海大学原副校长叶志明做了题为“构建学科教育‘立德树人’全学科链之探索与实践”的发言,向大家介绍了上海市建构全学科链的实践。2013—2016年,上海市在若干所高校成立了 “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包括政治、语文、历史、地理、教育、美术、音乐、艺术学科,涵盖了基础教育所有学科。以基地为载体探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科链的贯通方式,深入开展如何更好地构建“立德树人”内涵与实施方法研究,各负其责,分段实现,更加有效地形成合力,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做了题为“大学先修课程的中国道路”的发言。2013年2月,由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支持建设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启动,主要针对的问题是当前大学生缺乏独立发现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和知识面狭窄,独立阅读极少等问题,以期实现大学与中学的衔接。要开辟大学先修课程的中国道路,就要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在接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在教给学生知识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培育他们的科学精神,在日益严重的“应试训练”环境下提供一种新的平衡力量,以帮助学生成长。

 

http://case.bit.edu.cn/mediaDir/images/content/2018-03/20180309065147721150.jpg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杨建科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素质教育的体系与实践,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了“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从“多层教学体系、文化校园建设、素质实践研究”三条主线出发,积极探索和落实素质教育体系,形成了“学院”+“书院”的运行体系。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侯定凯发言,阐述了素质教育衔接中的“变”与“不变”,他从教材视角切入,深入阐述了大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衔接问题。他指出,衔接不应是内容上,而应是方法、理念的衔接。“变”是指包括基本素养的内涵肯定在变,而“不变”的是必须符合人的认知规律,而且要特别强调可迁移的能力。衔接不是给各学段、各课程规定不同的任务,而是变和不变的统一。好的衔接标准应该是各个学段之间的彼此强化,或者彼此共性支持,而不是相互的冲突或者是吐槽。北京师范大学王晨进行了题为“关于大中小学素质教育联动的探索性思考”的发言,他提出关于衔接问题,要注意课程与知识的更新整合、课堂与教学方式方法的转换、活动与实践的融合和创新和基本意识和观念的变革,并提出要重视素质教育的评价问题。

  

        首师大附中教学副校长王春凯做了题为“让每一个学生成德达才”的报告,介绍首师大附中的办学实践。自2001年起,初中开设了“博识课”,每周安排“博识课”4课时(半天),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培养博闻广见、卓有通识、内外兼修、知行合一的学生。同时,打造“书香校园”,用阅读引领学生成长,用阅读润泽生命、开启智慧、奠基人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中校长李蓓提出,素质教育在衔接过程中一定要尊重人的成长认知规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中是十二年一贯制的学校,便于探索各个学段之间的衔接。学段分成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但是一个人的成长是不可以割裂的。三个学段定位不一,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小学应以科普为主,初中代入学科知识性的内容,到了高中则是学科领域的介绍,并包含未来的学科规划的设置。她强调,素质教育应具有系统的、统一的教育理念贯穿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常务副校长王越人做了“科技教育奠定未来”的发言,理工附小依托理工大学优势,开展机器人相关课程,并在海淀区乃至国际机器人比赛中获奖50余次。她提出,素质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北理工附小科技教育课程设置,满足了不同阶段学生的兴趣和智能发展设计,真正将科学的素养根植于学生的思想之中,践行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素质教育之路。广州市南沙区金隆小学李明秋进行了题为“培养大爱情怀,奠基智慧人生”的发言,结合南沙小学开展慧心课程的经验,指出落实立德树人素质教育要做到三个到位:办学理念到位、课程建构到位、实施到位。要着眼立德树人、围绕全面发展,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系,重视体系的建构以及实施。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赵文安发言,以3DONE校本课程开发为例,提出要深入挖掘素质教育的衔接点。学生学习的知识不断变化,但思维方式不变。鉴于此,西安交通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设计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思维,以此作为衔接点进行素质教育,通过中小学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让中小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思维来解决问题。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书记王晶晶发言,她通过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阐明素质教育应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兰艺坊工作室创始人兰锦斌从民间美术培训机构的角度,做了题为“浅谈当下民间素质教育现状与体会”的发言。

 

http://case.bit.edu.cn/mediaDir/images/content/2018-03/20180309065303860341.jpg

  

        会上,与会者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充分交流。最后,庞海芍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她提出,专业教育可以让一个人走得快,素质教育则可以让一个人走的更长远,充分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希望以此次会议启动大中小学素质衔接研究,进行课题立项,开展持续研究,并利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这一平台,进行广泛传播,形成政策建议推动实际工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