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1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博士生专题论坛召开

“201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期间,召开了4个博士生专题论坛和1个博士生导师报告会。30多位博士生以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博士,在博士生专题论坛中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2位博士生导师做了专题报告,10多位博士生导师分别在4个博士生专题论坛做了点评和指导。

 

  议题一“人的现代化与高等教育现代化”由浙江大学博士生薛媛主持。云南大学董云川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婷婷教授担任点评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毛金德以“高等教育本质观批判与重构”为题发言;北京大学曾妮的发言题目为“回归现代大学教师的本体性身份——来自‘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启示”;南京师范大学贾佳围绕“回归人性:从传统文化的视角为高等教育现代化立基”展开发言;湖南师范大学曾维华的发言题目为“好大学理念:人,生命,自由——基于张楚廷先生大学教育思想的维度”;南京大学李国仓的研究为“应然状态与实然走向: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张秋硕的发言题目为“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现代化反思”;西南大学朱晓雯以“试论教育视野的生态转向——从‘教室’到‘舞台’”为题做发言。

 

  议题二“以学生为中心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由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范冬清主持。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别敦荣教授、北京大学岳昌君教授担任点评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杜燕锋以“大学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为题发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文杰的发言题目为“近年来我国创业教育研究的深度聚焦——基于36种教育学核心期刊1999—2014年刊载文献的计量分析”;苏州大学孔晓明围绕“创新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点”展开探讨;北京理工大学郝晓玲以“实证研究:大学教育行为对学生选择国际化人才培养活动的影响——以T大学工科本科专业为例”为题发言;大连理工大学方水凤的发言题目为“你是未来的精英吗?——美国高校招生标准对学生未来预测”;南京大学李运庆研究了“现代高等教育视野下‘以生为本’理念及其实现途径探析”;北京大学张优良的发言题目为“能力发展与就业部门选择”。

  议题三“高校教学改革与高等教育现代化”由厦门大学博士生王严淞主持。华中科技大学张应强教授、北京大学马万华教授担任点评导师。北京大学吴红斌的发言题目为“高校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大连理工大学姜晓坤围绕“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展开发言;华东师范大学李永刚以“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时间投入情况及对合理时长的探讨”为题发言;清华大学张磊的研究为“以构建教师德性为基提高大学教学质量——以加拿大14位大学获奖教师为例的质性研究”;清华大学杜艳秋做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学生满意度分析——基于2014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调查问卷”的发言;北京大学游蠡的发言题目为“美国大学专业教育的发生史:以教育专业为例”;华东师范大学刘佳围绕“第四代评价视阈下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与重建”展开发言。

  议题四“‘互联网+’时代与高校课程变革”由浙江师范大学博士生何志伟主持。南京大学王运来教授、北京大学施晓光教授担任点评导师。厦门大学解德渤的发言题目为“通识教育在中国:二十年来的进展、困境与出路”;华南师范大学崔卫生的发言题目为“论高校课程变革方式的现代性”;厦门大学滕曼曼研究了“学本评估:大学生学习质量评估新范式”;浙江大学金忍冬以“‘互联网+’汽车服务业人才就业的现状与对策——人才培养视角”为题发言;华中科技大学巫国云介绍了“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基础课程改革设计与推进”;北京理工大学郇秀红以“互联网+教育:大数据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现代化”为题发言;厦门大学李胜利的发言题目为“文化的自省与自觉:祛魅MOOC”。

南京大学桑新民教授做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沈红教授做报告

  11月14日晚博士生导师报告会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李盛兵教授主持。南京大学桑新民以“大学教学何以成为学术?——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实践转向与学术前瞻”为题做了报告;华中科技大学沈红以“博士学位论文框架设计”为题做了报告。报告会后,有4位“2015年度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者发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黄建伟做了“学术之道与学术之美”的发言;清华大学王顶明的发言题目为“规范、行动与质量:管理者视角的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研究”;南京大学李红惠以“民国时期国立大学学术休假制度的认同机理”为题发言;华中科技大学熊俊峰的发言题目为“学术职业与大学教师薪酬结构设计”。华南师范大学陈先哲博士做闭幕式总结发言。此次博士生专题论坛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协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