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立足于晚婚现象明显、空巢青年急剧增多和适婚年龄人口结构不平衡的社会背景,以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将婚姻观念类型划分为传统型、现代型A和现代型B。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 学院/所学专业 | 入学/毕业时间 |
徐金扬 | 哲学院/社会学 | 2020年9月 |
王 超 | 哲学院/社会学 | 2020年9月 |
刘天蓝 | 哲学院/国际政治 | 2020年9月 |
郑泽宇 | 哲学院/国际政治 | 2020年9月 |
王嘉琦 |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广电 | 2019年9月 |
三、指导教师
姓名 | 学院/所学专业 | 职务/职称 | 研究方向 |
熊波 | 哲学院/社会学 | 副教授 | 人口社会学 |
四、项目简介
研究立足于晚婚现象明显、空巢青年急剧增多和适婚年龄人口结构不平衡的社会背景,以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将婚姻观念类型划分为传统型、现代型A和现代型B,对第七次人口普查背景下大学生结婚年龄期望的影响因素作出了细致分类与量化,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显著性,以期确定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转型时期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结婚年龄期望影响的程度与不同。
研究围绕“传统与现实的交织:大学生结婚年龄期望”这个主题,首先课题组给婚姻观念类型定义为了三类“传统型”“现代A型”和“现代B型”,并按照《婚姻法》将婚姻功能划分为了六类。其次,根据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等大角度对各个可能影响结婚年龄期望的因素进行细致分类,而这些影响因素又决定了个人在“传统型”“现代A型”和“现代B型”三种类型婚姻观中的倾向性选择。然后,通过引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验证验证各个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结婚年龄期望的影响,并依据样本归纳出的大学生婚恋观念类型,推断整体情况。最后,通过因素影响程度不同的分析,来根据主要的几大因素提出树立大学生良好婚姻观的合理建议,这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与社会进步活力的维系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学界的研究多集中在婚恋观领域,对结婚年龄期望的这一具体切口研究有限,且大学生作为适婚主力群体,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坚群体,在当下这种全社会结婚、生育率下降,人口问题突出的大背景下,探究大学生对于结婚年龄期望极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