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教育部
  • 50 高校采购信息
  • 970 科技成果项目
  • 0 创新创业项目
  • 0 高校项目需求

低维半导体表界面调控及电子、光电子器件基础研究

2022-08-15 14:31:17
云上高博会 https://heec.cahe.edu.cn
所属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
项目成果/简介:

本项目提出并发展了通用的硅基二维半导体材料范德华外延技术, 实现了多种层状和非层状半导体材料的二维薄膜可控生长,解决了传统外延方法中存在的晶格失配、热失配等多物理失配技术难题,开辟了非层状材料在二维电子器件领域的研究新方向。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成果简介

基于新材料、新架构的硅基高密度集成信息功能器件的自主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本项目围绕新型低维半导体材料的大规模可控制备、物性调控及其电子、光电器件展开系统研究,主要技术创新点有:

一、二维半导体材料及其异质结构的大规模可控制备。本项目提出并发展了通用的硅基二维半导体材料范德华外延技术, 实现了多种层状和非层状半导体材料的二维薄膜可控生长,解决了传统外延方法中存在的晶格失配、热失配等多物理失配技术难题,开辟了非层状材料在二维电子器件领域的研究新方向。在晶圆级二维半导体材料的基础上构建出大规模的二维异质结构,得到了具有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集成器件。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共计40余篇,授权专利16项;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等合作,成功实现了非层状GaN在大失配硅基衬底上的高质量外延,为第三代半导体的硅基集成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

二、基于低维半导体材料的高灵敏光电器件。本项目通过发展高质量硫族半导体的外延生长新工艺,系统研究了MoTe2、PbS、CdTe等30余种二维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性质,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的半导体光电材料体系;首次提出一种桥接的异质结构筑方式,大大降低了范德华间隙引入的光生载流子注入势垒,获得了高性能二维异质结光电器件;发展了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器件表面修饰方法,调节晶体管特性为强增强型,利用这种设计,实现了“锁钥”式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气体检测器件。本项目实现了从深紫外区到中远红外区的宽波段高灵敏度检测,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ACS Nano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共计30余篇,授权专利6项。

三、后摩尔时代新型低维电子信息器件。本项目基于低维半导体材料及其异质结构的物性调控,首次提出了二维半导体材料中的“增强陷阱效应”物理模型,实现了高性能的亚带隙红外探测器和非易失性光电存储器;利用双极性沟道中横向载流子分布的特定电场依赖性,在二维黑磷晶体管中实现了室温负微分电阻特性;通过构筑亚5 nm沟道二维铁电负电容晶体管,使得亚阈值摆幅突破玻尔兹曼物理极限,有效降低了器件能耗;创新性的提出多层二维范德华非对称异质结构,实现了器件高性能与多功能的集成,器件性能为当时最高指标;发展了新型存算一体架构电子器件技术,首次演示了兼具信息存储和处理能力的二维单极性忆阻器,有望突破当前算力瓶颈,提供集成电路发展的新途径。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共计60余篇,授权专利7项。

效益分析:

本项目相关成果获得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正在发展批量化制备技术,并积极寻求业界合作,实现其产业化,预期在电子、光电子器件和可穿戴设备等信息技术领域产生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知识产权类型:
发明专利
知识产权编号:
ZL201110385435.9;ZL201110443501.3;ZL201410278159.X; ZL201510419074.3;ZL201610227869.9;ZL201711366938.5; ZL201711376745.8;ZL201810564781.5;ZL201810579970.X; ZL201910453116.3;ZL201910339577.8;ZL202010310702.5
技术成熟度:
已有样品
技术先进程度: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成果获得方式:
独立研究
会员登录可查看 合作方式、专利情况及联系方式

扫码关注,查看更多科技成果

取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