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3-07-06 19:00:0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https://heec.cahe.edu.cn

7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介绍“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一起到发布会现场看一看——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发言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特别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特别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教育的关心、理解、支持和帮助!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关情况。

我们知道,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重教尚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格局性变化。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为教育强国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二十大对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作出明确部署。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为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部党组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本质特征、内涵要求、目标路径,启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结合主题教育,把党中央指示和人民期待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这一时代重大课题。

一是抓好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我们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开展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美育浸润计划,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培养学生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为未来成长成才打牢基础。

二是建强高质量体系。新时代十年,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一个服务14亿多人口,面向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日渐完善。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夯实基础教育基点,扬起高等教育龙头,打造职业教育重要增长极,加快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引导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谋划建成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和创新高地。中国教育开放的大门始终敞开。本月2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在四川成都开幕,我们热情欢迎世界各国青年,共赴青春之约,共同成就梦想。

三是聚焦核心功能。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是教育强国的核心功能。当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达到2.4亿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4年,高等教育助力我国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高校这些年产出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在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作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我们将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更好地支撑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启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战略工程,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上先行先试,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教育布局和结构上先行先试。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实施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和卓越医师培养等重大项目,聚力攻克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不足这一难题。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集聚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推动建设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一体两翼”格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是激发动力活力。我们深知,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的过程。我们将发挥政策、制度、机制的驱动与牵引作用,用好教育评价这一“指挥棒”,纵深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教育综合改革各方面各环节,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动优秀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学校,关心关爱每一名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700多万农村学生,实施地区男女生平均身高比2012年分别增长了4.2厘米和4.1厘米。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学段的学生资助体系,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满足群众“上好学”的需要。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升级智慧教育平台体系,建好用好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建强国家数字化大数据中心,以教育数字化作为开辟发展新赛道和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为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答记者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其中最根本的在于人才。请问,教育部对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体有什么考虑?具体有什么样的举措和布局?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也是当前社会普遍关心、学生和群众普遍关切的重要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部坚持将人才培养规律、教育教学规律与国家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着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我们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大思政课”建设工程以及全国青少年读书行动等,我们坚持教育公平和质量,不断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引导广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特别是在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强基础教育基点的作用中,积极做好工作。

二是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我们通过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等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启动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目前重点依托了77所高水平大学的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累计吸引3万多名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形成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梯队网络”。与此同时,还加大力度在人才培养中开展基础研究,在加强基础研究中推进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能力。

三是服务国家战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我们系统性布局建设18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推进产教融合,我们将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卓越医师学院,培养具有卓越临床能力的好医生和大医生,全面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并分类建设首批12家未来技术学院、50家现代产业学院和一批专业特色学院。

四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强化与实务部门合作,加快涉外法治、国际传播、经济等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全面推进中国政法实务、新闻传播、经济艺术四大讲堂,打造“中国金课”。着力在考古、非遗、涉外法治、国际组织、国际传播等领域培养高素质人才。

五是着力培养更多更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目前,我们已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技能人才。我们将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封面新闻记者: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下一步,教育部如何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请问对近一段时间网上出现的“山河大学”怎么看?

教育部副部长吴岩:

很高兴回答这位记者的提问。大家知道,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为了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作用,今年教育部把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战略工程,作为今年九项重大工程之一推出。

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创新。一是要大大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创新能力,二是大大提高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和战略先导力量。

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两个先行先试”。一是要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一顶一的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先行先试;二是在提高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的“适配度”上先行先试。

我们的主要路径和方法是“三个有组织”。一是有组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二是有组织推进科技创新,三是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主导先导产业,有组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在工作推进中,我们还将坚持“三个融合”。一是深化职普融通,把区域內大学和高职联动起来,培养全链条、各类型的拔尖创新人才;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把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作为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三是强化科教融汇,我们将科技前沿成果融入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核心实践等人才培养环节,用高水平科研来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们在综合改革中还强调“三个强化”。一是强化目标导向,主动揭榜国家的重大任务,锚定顶尖水平开展前沿攻关;二是强化问题导向,通过深入调研,聚焦突出问题,“一省一策”“一校一策”推进实施;三是强化效果导向,以落实部省战略合作协议为抓手,共同打造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通过试验区式的改革,凝练形成创新范式。

在“两个先行先试”中,我们还着力做好“三板”。一是拉长长板,推动试点高校在已经具有国家比较优势的领域持续发力,打造引领发展的新优势;二是补齐短板,聚焦“卡脖子”领域进行集成攻关,推动实现“突围破局”;三是锻造新板,面向未来10-15年的颠覆性技术开展前瞻性研究,在科学源头的原始创新和重大根技术研发方面以及一顶一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抢占未来先机、引领未来发展。

关于刚才记者提问的“山河大学”的问题,我们也关注到了。面对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新阶段的新形势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教育部将围绕增强国家竞争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结构,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人口大省扩大高等教育资源规模,优化类型结构和区域结构。

华尔街日报记者:

现在中国大学生失业率高达20%,这是否反映了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些缺陷?现在中国的高校正在做怎样的努力,帮助大学生获得就业技能?在哪些领域还可以改进?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邓传淮: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2023届我国高校毕业生1158万人。教育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全力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加快推进就业工作进程。“促进行动”概括起来就是“六个着力”:

一是着力拓展就业岗位。指导各高校有针对性地访企拓岗,挖掘更多岗位,开展万企进校园活动,保持校园招聘热度和毕业生参与度,提升招聘供需的匹配度。

二是着力加快招录进程。配合有关部门加快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政策性岗位招录。实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社区专项”等基层项目。会同卫健部门首次启动“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

三是着力做好政策宣传落实。编发就业创业政策汇编和各地促就业“政策地图”,开展政策解读,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充分知晓并用好政策。

四是着力优化指导服务。加强对尚未落实岗位毕业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抓紧组织各类实习见习活动,帮助毕业生增强就业信心、尽早落实去向。

五是着力做好重点帮扶。指导各地各高校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制,实施“宏志助航计划”就业能力培训项目,为低收入家庭等困难毕业生精准推送3个以上岗位。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正在举办“宏志助航”等专场招聘,欢迎毕业生参加。

六是着力做好离校“不断线”服务。教育系统将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做到三个“不断线”,即岗位推送不断线、就业服务不断线、重点帮扶不断线。与人社部门做好接续,确保未就业毕业生及时享受公共就业服务。

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推进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多种方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强化就业状况对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反馈联动,推动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加契合。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教育系统的职责所在,情感所系。当前正值毕业季,我们将努力跑出就业加速度,帮助更多毕业生就业。借此机会,我们也希望广大用人单位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做好人才储备。也诚盼全社会共同努力,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贡献更多力量。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

这个问题我们这位记者朋友提得很好,我想借此机会补充一下。刚才传淮同志已经作了很好的说明。我想说的是:

第一,今年大学毕业生达到1158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个百分点。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走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人才。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大学生的就业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关注的。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对就业工作极其重视。从7月2日的数据看,比同期就业率高出2-3个百分点。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同时,我们看到这一千多万20多岁有知识、有理想的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企业,会为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活力,为企业创新、研究带来极大的活力。对于大学生就业,一方面要积极支持、创造条件,使得大学生有工作,特别是兜好底线,对家庭困难和生活中需要帮助的毕业生提供支持。在这方面,中国政府和社会、教育部积极努力,保证为每个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至少三到五个岗位,以更好地适应和支持他们,我们叫做兜牢底线、激发活力和创造动力,对这些方面我们是坚定不移要支持的。

第二,教育教学和学科设置、结构也要不断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既要保证匹配度,又要适度超前。劳动力市场和大学生的人才供给,要实现有效匹配、又要有效超前,这对高等教育结构、区域教育调整和布局提出了新要求,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学以成人,还要学以致用,同时社会发展还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第三,现代社会发展中现代年轻人的就业观念和十年前、五年前相比有很大的变化。我听到有学生讲,他有很多的学业和职业选择,不一定回到家乡,可能到外面闯几年,有的想法家里未必完全支持,他觉得可以选择灵活就业,还有其他的方式,他觉得可以再看看,手里拿到几个offer,再等等。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加提倡积极的就业观念,通过实践、通过就业来理解社会、奉献青春、创造价值。我们特别感激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支持,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持。很多企业看到了人才发展对于企业创新和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人才、储备人才,与教育系统同题共答,推动社会更好发展,为人的全面能力提升做出贡献。

我就补充几句,因为这的确是我们关注的大问题。

红星新闻记者:

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这是党的二十大的明确部署。教育部将如何推动实现这个目标?

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司长刘自成: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义务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各方面都非常关心。2021年,全国所有的县区均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按照规划目标,到2035年全国绝大多数县域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我们将重点从五个方面推进这项工作。

第一,补齐短板,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设、教学仪器装备、学校班额等办学条件达到规定标准,创造良好的教学、文化、生活环境。

第二,抬高底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根据人口变化趋势,合理布局城乡学校,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强化以城带乡,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第三,抓住关键,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有序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完善交流轮岗保障与激励机制,比如将到农村学校任教作为申报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和选任中小学校长的优先条件,对培养输送优秀骨干教师的学校给予奖励支持。同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第四,数字赋能,推进资源共享智慧化。建好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构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数字教育平台体系,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第五,促进公平,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办民办同步招生政策,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健全资助帮扶制度,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群体的关爱帮扶工作,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围绕以上五个重点,进一步健全了政策保障体系。我们将多措并举,推动这些任务落地见效,积极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确保到2035年如期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