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未来科学大奖揭晓
16日,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公布2023年获奖名单。因发现抗病小体并阐明其结构和在抗植物病虫害中的功能做出的开创性工作,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免疫学讲席教授柴继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周俭民获得“生命科学奖”。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超导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赵忠贤,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仙辉因对高温超导材料的突破性发现和对转变温度的系统性提升所作的开创性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Facebook AI研究院(FAIR)研究科学家何恺明、旷视原首席科学家孙剑(已故)、蔚来自动驾驶研发首席专家任少卿、旷视研究院基础科研负责人张祥雨因提出深度残差学习,为人工智能作出了基础性贡献,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是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旨在奖励在大中华地区作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该奖项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个奖项,每年一届,单项奖金100万美元。
二、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平台中心组织召开2023年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工作会议
2023年8月15-16日,基础研究司、平台中心组织召开2023年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工作会议。会议强调,科研设施与仪器是科技创新重要条件保障,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促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切实提高科技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更好地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科技部、财政部持续开展评价考核并建立奖惩机制。本次评价考核的范围为345家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以法人单位为考核对象,对其拥有的科研设施与仪器2022年度的开放共享情况进行评价考核。要正确认识评价考核的重要作用,准确把握评价考核的工作方法,客观公正做好审核评分工作,在考核过程中挖掘典型案例,促进高校院所间相互借鉴,不断提升开放服务水平。
三、《科技评估分类》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由科技部提出,全国科技评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80)归口,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牵头起草的《科技评估分类》国家标准(GB/T 42776—2023)于2023年8月6日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规定了科技评估活动的分类原则、分类方法、基本分类、附加分类、编码规则以及分类与代码。适用于科技评估活动的规划、设计、委托、组织、实施、管理、研究、培训和信息化等相关活动。
该标准研制得到了科技部监督司和基础司的大力支持。作为科技评估领域重要基础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为其他科技评估标准的研制奠定基础,对于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建立健全分类评估体系,指导和规范全国科技评估活动至关重要。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有利于促进评估活动各方凝练形成广泛共识,统一对科技评估活动分类和编码的认识和使用;有利于科学高效地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科技评估活动;有利于加强评估理论研究、评估方法工具和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促进科技评估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推进科技评估信息化建设,推动科技评估专业化、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
四、中国工程院召开2023年警示教育大会
8月17日,科技部网站发布消息称,7月28日,中国工程院(简称“工程院”)党组、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科技部纪检监察组(简称“纪检监察组”)联合召开2023年警示教育大会。纪检监察组副组长兰池军指出,今年是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后第一次院士增选,工程院党组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切实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对院士增选的引领保障作用,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引导广大院士和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公平公正的增选氛围。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深刻领会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二是切实采取有力举措,把严的基调贯穿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全过程;三是持之以恒抓好纪律和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指出,院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和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全面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做好2023年增选工作贯通起来,切实加强对院士队伍的政治引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一是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院士的关心厚爱,充分认识维护院士称号纯洁性的特殊重要性;二是强化政治引领,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三是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把管党治党责任一贯到底。
五、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正式启动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启动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202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重点奖励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成果,加强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突破“卡脖子”技术相关成果的支持。人物奖聚焦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发现、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中取得重大突破、促进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的科技人才;自然科学奖聚焦重大科学发现、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成果;技术发明奖聚焦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支撑我市重点领域发展的成果;科学技术进步奖聚焦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推广、支撑我市重点领域发展的成果。据介绍,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系统开通时间为2023年8月15日9时30分,项目提交截止时间为9月15日17时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