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未来 引领未来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中国青年报】第60届高博会观察记 | 指向未来 引领未来

2023-11-06 15:38:59
中国青年报 https://heec.cahe.edu.cn

指向未来 引领未来

作为通信技术与管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朱高峰注意到,工科教育往往存在“新技术一出来,就把传统产业一窝蜂都扔掉了”的问题。他感慨,随着技术进步、学科变化,“我们也要做一些变化”。

近日,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举办期间召开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大会,主题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聚焦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

就这一话题,88岁高龄的朱高峰站在演讲席上,认真地给出了一系列相关建议——要从提高学校院系自主权、发挥教师主动性、鼓励学生个性发挥、促进教学方式多样化等方面,来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上海市教委高教处长杨颉的关注点则聚焦于工程教育,聚焦于理论和实践之间如何更好地突破。“不仅仅是在教育场域和产业场域之间,甚至在校内理论课老师和实践课老师之间,工科教育依然没有做好突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培养未来的工科人才?”

他还忍不住感慨,由于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工程教育教学资源面临快速老化的问题。

杨颉用教材举例,一般情况下,工科教材大约会“落后于时代2年”,而培养一个大学生至少需要4年。也就是说,当学校按部就班教完一套教材之后,哪怕学生答了100分,也已经“落后这个时代6年”。

“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我们传统的教学手段可能很难去应对未来的发展。校友调侃我,说你们用过去的知识教现在的学生,试图解决未来的问题,如何求解?这是非常深刻的问题。”杨颉说。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武世兴则提到了时下最热门的人工智能话题。

“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超越了现代学习方式,人类面临一系列关于知识学习的挑战。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必须主动变革、积极作为、认真应对包括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内的各种新挑战。”武世兴说。

他提出,应当变革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重塑数字化育人新范式,构建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教育新形态,“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契机,推动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跃迁”。

“怎样能够让我们的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我们的教育成果能够更有效地支持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建设以及目标实现?从这个角度看,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不少。”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建议,要增加教育投入,推进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

据别敦荣的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高等教育支出占教育支出的比重上,都处于中等的水平,但在研发经费的投入上优势较大,教师队伍的规模也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将近200万人”。

但在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陆根书看来,高质量的发展,不能仅仅是数量规模的发展。

“现在我们关注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往往是关注中小学。但是高等教育领域的机会均等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陆根书建议,要提供比较公平的、机会均等的高等教育,把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蛋糕做大。

陆根书还提出一个问题,到底该用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假如还是以传统的方式扩大规模、增加内容,是否真正可以达到教育强国这一目标?我觉得未必。”他认为,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内容还是模式,都需要一些根本上的改变。

“社会的需求是多元的,我们的高等教育不能只有一个模式,应该也是多元的,才能真正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陆根书说。

用他的话说,真正想要建设好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指向未来,引领未来。

Baidu
map